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5部分 (3 / 4)

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中央鐵甲堡式裝甲佈局,複合鋼面裝甲,主裝甲356毫米,炮臺圍壁裝甲305毫米,甲板裝甲76毫米,主炮塔炮罩正面100毫米,使用8臺圓形鍋爐,2臺臥式三缸兩脹往復式蒸汽機,航速15。5節。雖然採用了約亨的思路,但是總體造價上升幅度並不明顯。

新艦預計造價高達900萬馬克,相當於45萬英鎊,摺合171萬兩白銀(注1)。為此約亨向德方船廠提出建議,如果清國一次性訂購兩艘可以為其打折優惠,最終伏爾鏗船廠提出一次性訂購兩艘可以為其每艘優惠25萬馬克。

次日,李鳳苞不計成本將一份百餘字的電報發回中國。電報中詳細介紹了所選之方案火力強大,裝甲堅實,速度迅捷,設計合理,效能一流,雖價格稍貴,但對比英艦已算物美價廉,且德國人誠意十足,並沒有在價格上弄虛作假。最末,李鳳苞特意強調了若在伏爾鏗船廠一次訂造2艘鐵甲艦能獲得50萬馬克的優惠,且若同時訂購其他艦船也可適當優惠。

電報抵達上海,作為公使電報,電文被五百里加急發往保定直隸總督衙門,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見電文後喜不自勝,連嘆李鳳苞,徐建寅二人不負眾望,為大清增添國之重器。同時也喜若填此等鉅艦,北洋則會成為遠東第一水師。隨即按耐不住心中激盪,進京面聖。

採購鐵甲艦乃是軍國大事,且花費高昂,因此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在紫禁城東暖閣召見諸位軍機大臣。雖說是一起參詳,然殿中可袞袞諸公中真正懂點海軍的也就李鴻章一人而已,不過好在電文裡說的很清楚,德國人的設計出色效能優良,且對比英國產品,價格公道。自然是不二選擇。

因此兩宮太后和諸位大臣自然一致同意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此型鐵甲艦。不過在訂購數量上到是產生爭議,總理大臣兼左都御史李鴻藻作為保守派的領袖李鴻藻自然反對洋務派領袖李鴻章提出的訂購兩艘鐵甲艦的意見,認為購艦一事花項巨大,宜先造一艘,若果真得力,則續造不遲。

而李鴻章自然不能讓其如願,堅決主張訂造兩艘鐵甲艦,若非經費有限(注2),更是恨不得一次性訂購三艘,在他看來節省近十萬兩銀子倒在其次,關鍵是朝廷辦事經常有頭無尾,沒準哪天風向不對,這海軍就不建了也說不定,若能趁此機會多訂一艘是一艘。當然,他嘴裡還是強調籌款不易,能省則省云云。

最後兩宮太后一合計,這海軍到底是要建的,能省一分算一分,訂購兩艘能省50萬馬克,摺合9。5萬兩白銀。於是便準了李鴻章所請,當即下達口諭:著李鳳苞即刻在德伏爾鏗廠督造鐵甲二隻,不得延誤。

得到回電的李鳳苞喜不自勝,立即通知伏爾鏗船廠準備簽訂合同。而伏爾鏗船廠眼見訂單成了興致高昂,雙方自然皆大歡喜。

1880年12月2日,李鳳苞依據德國海軍部的標準,與伏爾鏗造船廠草簽了訂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

8天后,借一艘新船下水儀式,伏爾鏗造船廠邀請德國海軍司令、威廉以及中國特使徐建寅等參加宴會。席間,徐建寅即興致祝酒辭,謂“……今我中國擬在伏爾鏗船廠訂造一船,足證我國與德國交誼之厚。尤願伏爾鏗廠用心製造,成此利器,俾將來中國武備之聲名洋溢四海,而思以此船為始基……”。

關於這級新式鐵甲艦的技術概況,徐建寅在當時的日記中稱:“現在中國擬造之船,議仿英弗萊息白及薩克森之制,集二者之長,去二者之弊……似可列於當今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

1881年1月8日,兩艘鐵甲艦訂造合同正式簽約。兩艦合計造價1750萬馬克,相當於87。5萬英鎊,摺合白銀332。5萬兩。

1881年8月22日,第一艘鐵甲艦被李鴻章命名為“定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