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難想象這樣一位年輕的帥哥,會是全球最頂級的科學家。”
“未來科技會把核聚變能源輸送到全世界嗎,這樣的話地星的環境肯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如果核聚變是我們攻克的就好了。”
“和未來科技一比,咱們那些科學家簡直就是廢物。”
或許是因為可控核聚變的熱度實在太大,就當全網熱烈討論這件事和徐磊接受採訪的影片時,大家並沒有注意到華科院同樣釋出了新的公告。
公告中正式宣佈人造太陽專案將就此終止。
——
網上的熱度足足持續了數天才算逐漸恢復正常,主要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誕生確實關係到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實際上短時間內對個體間的影響不大。
最多聚變電站普及生活上更加舒適。
所以大家自然不可能每天都花費大把時間談論此事。
反正所有人心裡都知道,可控核聚變技術是被未來科技攻克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天時間內研究所這邊也步入了正軌,在裴洪印的帶領下相關人員正式開始建造全球首座聚變電站。
礙於聚變電站的核心裝置規模將會更大,單憑研究所內的人員進度上會慢上不少,於是便讓科學島李承哲他們那些人參與建造從旁協助。
畢竟人造太陽專案都已經中止,他們正愁自己的能力得不到發揮呢。
關鍵參與到聚變電站的建設專案中來,對他們自身核聚變技術知識的提升也會起到很大幫助。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搶著報名。
首先乾坤一號從核心元件的製造到正式安裝測試,裴洪印是全程參與的,加上顧三林那邊保證了超導抗輻照材料的供應,由裴洪印負責聚變電站專案徐磊非常放心。
要說他為什麼不親自參與,自然是有其他事情要做。
“星童,開始對建模進行執行模擬。”
“調整各項引數。”
……
“還是不行嗎……”
2028年11月15日,週三。
濱江市。
龍湖高科技園區。
研究中心實驗室內,徐磊認真觀察著面前的三維虛擬建模,時不時向星童下達著指令。
距離可控核聚變技術問世差不多已經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
自從聚變電站的專案交給裴洪印主導負責後,徐磊基本上都待在實驗室內構建核聚變動力裝置的全息資料模型。
要想讓核聚變技術很好的運用在宇宙飛船航母高速列車等重要場景中,能提供核聚變動力的裝置也就變得非常重要。
因為它的規模肯定要做到非常小才行。
徐磊明白自己只要成功解決核聚變的動力裝置問題,那麼相信很快和核聚變飛船航母高速列車等東西就會出現,這同樣也是獲取影響力的好辦法。
所以先前吳楚平提出核聚變飛船時,他想都沒想便答應了。
讓裴洪印負責聚變電站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不過徐磊還是低估了核聚變動力裝置的複雜程度,至今都還沒有成功建立資料模型。
之前構建出來的模型,在進行虛擬執行測試時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最嚴重的甚至直接發生爆炸。
這種存在問題的設計肯定不能進行實際製造。
可以說有星童在,相當於幫了他很大的忙,節省許多時間。
主要核聚變裝置實在是太過精密,規模往大了造反倒好控制,可一旦縮小就會出現問題。
要知道科技博物館解鎖的這項可控核聚變技術,並沒有使用目前科學界主流的託卡馬克裝置,類似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