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4部分 (4 / 4)

而是會採取解僱工人,提高工人的勞動量等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這個時候,工廠主的做法其實是在進一步的破壞工人們的購買力的。工廠主的做法其實是在加重危機的過程。

當這個危機隨著商品生產的不斷進行而不斷的積累最終爆發出來的時候,工廠主一般就會把工廠關掉,最終讓整個生產過程全部停止掉。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導致經濟危機的不是真的商品過剩了,而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本身在人為的製造商品的相對過剩。一方面是大量堆積的商品被資本家為了保證商品的價格而被銷燬,另一方面是被資本家剝削成赤貧最終失業的毫無購買力的工人們。

馬老人家就是在看清了這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生產過程之後,才明確的指出,其實只要剝奪了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工人們自己組織生產,就可以保證商品生產過程的健康持續的發展了。

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來,經濟危機這種東西,其實主要還是人為造成的。正是因為處於統治地位的,佔有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本身的貪婪和愚昧,才最終導致了破壞性巨大的經濟危機出現。

從一個政權的角度來說,能不能有效的抑制生產資料的佔有者,也就是統治階級本身的貪婪和**,平衡生產資料佔有者和被剝削的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係,是這個政權能不能繼續存在下去的關鍵。

現代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平穩的發展,之所以會讓很多人覺得通貨緊縮這種經濟危機甚至是老百姓有利的原因,是因為執政者能夠清醒的認識到怎樣平衡生產資料也就是社會財富的佔有者,和創造社會財富的無產階級的關係,並且能夠透過手中掌握的國有企業調整分配。

與之相對的是,明朝末年的大明王朝就是對社會財富的分配,對掌握生產資料的既得利益集團完全失去控制後走向滅亡的一個典型代表了。

對於生產力落後的封建農業社會來說,生產資料只有土地這一個。在張居正改革之前,在土地和糧食生產還可以被明王朝政府所控制和影響的時候,明王朝政權相對還比較穩固。可是在張居正改革之後,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進行糧食生產的土地都被市場化的情況下,土地兼併劇烈化,使得明王朝政權徹底的失去了對國家經濟的控制能力。

劇烈土地兼併再加上日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得明王朝的國家經濟徹底崩潰。

和歷史上不同,因為復興黨的存在,因為復興黨掌握了湖北地區的所有土地,並採取了嚴厲的糧食管控政策,明王朝的糧食危機比歷史同期要嚴重上百倍。而同樣因為復興黨的工業品傾銷對白銀這種貨幣的強大吸納作用,明王朝的經濟危機比原本歷史上因為封建地主階級大肆囤積白銀導致的通貨緊縮還要嚴重無數倍。

就像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嚴重的經濟危機需要對生產力的破壞才能被釋放出來,然後國家經濟才能重啟一樣,封建農業社會也必須經歷一個狂暴的,對生產力和人口的大破壞,才能重啟。這就是封建王朝治亂興衰的週期規律。

現代社會的網路上有種說法叫做,不去作死就不會死。

1630年五月發生在北京城內的周國丈糧行被劫事件,因為張獻忠攻陷山西各地後,引兵進攻娘子關而被壓制了下去。

要知道一支人數幾萬的闖軍突然攻入當時幾乎毫無防禦能力北直隸地區,這給明王朝中央政府帶來的壓力真是要多巨大有多巨大。畢竟從娘子關一出來就是廣闊的華北平原。裝備了大量戰馬,機動能力極強的闖軍,可是能夠快速移動到北京城外,進攻當時只有京營二十幾萬紙面部隊駐守的北京城的。

就是在這個關口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