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部分 (4 / 5)

京爭取給我們開發區拿到“出生證”。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20)

宣炳龍說:“市長你放心,家裡的事我們一定把它辦得更漂亮。”並且把下一步的招商引資情況和第三次拓展開發區的計劃作了初步彙報。“這回我們做了一個14平方公里面積的圖紙,等你回來我們就報請市委、市政府和人大審議。”他拿出一大疊圖紙和資料。

這個時候崑山已被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長吳克銓也隨之成為首任崑山市市長。

吳克銓隨手拿起掃了一眼,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說:“14平方公里可能還不夠啊!”

“你說14平方公里還嫌小·才5年時間,我們已經從3�17平方公里,一直髮展到6�18平方公里,這回做出14平方公里的規劃等於在前5年的基礎上擴充了一倍呀!”

“一倍就大了·你想的還是崑山小開發區。”吳克銓放大嗓門說道:“現在我上北京是去拿國家級開發區喲!”

“哈哈,對啊,我們不再是小崑山的小開發區了,要建國家級的大開發區了喲!”宣炳龍一向認為自己的眼光放得比別人遠,但聽市長這麼一說,覺得自己盤算的開發區前景還是小了許多。“好,我知道下一步規劃如何做了!”

“別別,我們還是一步一步往前走!”這回輪到吳克銓潑冷水了。

“為啥·”宣炳龍瞪大眼睛問。

吳克銓沒正面回答,只是在轉身時放下一句話:“我們的開發區現在還是‘私生子’,給‘私生子’辦戶口有那麼容易嗎·”

“不是‘皇帝’點頭了嗎·”

“那也得‘衙門’下文呀!”

“噢”——宣炳龍明白了,於是他重新拿起那份14平方公里面積的規劃圖,若有所思起來。

吳克銓非常聰明,他既是一位經濟專家,同時又是一位善於把握政治的官員。中央領導視察過後,他讓縣上的相關部門與新聞單位記者們放風,很快有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記者來崑山採訪他們的自費開發區,這兩個記者不負崑山人之期望,1988年7月,《人民日報》頭版登出長篇通訊,並配發了評論員文章。這一評使得崑山名聲大噪。這年冬天,國務院經濟技術開發區會議在天津召開,崑山作為“十四”之外的特約代表應邀參加,而且由於他們的經驗豐富和成績斐然,讓與會代表刮目相看。因為當時崑山自費開發區的經驗中有兩條令其他開發區震動極大:一是全國其他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平方公里為1�2億元投資,而崑山僅為1200萬元,是其他開發區的十分之一。這對當時缺錢辦開發區的其他地區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也提供了可貴的經驗。二是崑山的開發區當時已吸收30多家企業,其中外資企業11家,內資企業19家,幾年來累計的工業產值為15�39億元,出口創匯4079萬美元,利稅1�2億元。這個數字在全國那麼多國家級開發區中名列廣州和上海之後,成為“老三”。小崑山的“地下開發區”竟然比國家級開發區強大和高效那麼多,讓那些老大哥們實感慚愧。

種種跡象表明,崑山開發區將有出頭之日了。

老練的吳克銓沒有陶醉,他深知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特性,一個沒有得到“上級”認可和正式批准的開發區,即使再有經驗,再有效益,也照樣可能一夜之間被毀滅掉。

什麼事都沒有比把“出生證”辦下來更重要的了!吳克銓多次在縣政府會議上強調道。而他內心清楚,這事非得自己親自出面“跑”才可能辦好。於是他一邊讓秘書整理出中央領導來崑山視察時的講話要點,一邊讓辦公室訂票。第二天他便到了南京——吳克銓深知,要想得到“國家級”待遇,你首先要得到“省級”待遇。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