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軌在金鑾殿前侃侃而談,文武百官再次被震得目瞪口呆,永樂皇帝並未調動京軍,也未動員全國,竟然再次擊敗帖木兒帝國,而且這一次打的是一場滅國之戰。
就連躲在柱子後面準備打瞌睡、摸魚的一些下級官吏、閒散官員也豎起耳朵,生怕錯漏了任何一個細節……
不管怎麼樣,大部分官員還是希望自己的國家打勝仗的。
“好了。張軌,你暫時報告到這裡。各位大臣,如果有什麼疑問,現在提問?”
永樂終於打斷了張軌的報告。
寧王朱權立即站了出來,說道:
“臣沒有疑問,只是震遠侯遺漏了明軍兵貴神速的首要原因。”
“臣以為,十五年前陛下動用之國私帑,派定遠侯郭驥遠涉西洋購得寶馬數百,現已繁衍寶馬上萬,才使得遼東軍萬里驅馳,迅疾如風。”
“陛下遠見卓識,令臣弟佩服。臣建議,在西域、河西和雁門等地繼續發展馬政,以為御邊長遠之策。”
永樂立即對寧王輕輕頷首,以示嘉許。
如果把寧王這個見識放在同時代的將領之中,也算是高見。
但此一時,彼一時。
隨著火器裝備率的提高和火器威力的增強,遼東車兵已經取消了,騎兵在作戰中的意義不斷下降,軍馬的作用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何況張玉這次拿下帖木兒汗國,繳獲的馬匹恐怕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寧王這個馬屁拍得確實好,幾乎是羚羊掛角,了無痕跡,至少起到了托兒的作用,免得一會兒有人不識抬舉,瞎逼逼。
果然,上次受到皇帝點名的楊寓再次站了出來,為永樂抬轎子:
“陛下,臣雖然身處陋室,不敢妄稱知兵,但也知道打仗一事首在錢糧。”
“伊犁之地實際上是漢朝烏孫故國,土地之肥沃,甲於西域。烏孫當時就有人口七十萬,可養兵十二萬。”
“後來陛下派輪臺侯屯田天山,送去土豆、玉米等種子,作物產量提高數倍。”
“臣相信,以伊犁為中心,養民百萬餘,養精兵五萬並非難事,危急之下,甚至可養兵十萬以上。”
“……”
古人的歷史安全觀主要來自以史為鑑,只要歷史學習好了,對國家安全戰略的整體把握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楊寓的觀點既有充分的歷史依據,也有活生生的現實作為基礎,自然沒有人出來反對。
永樂這時心裡雖然高興,嘴上卻說道:“吹捧的話就不要重複了,有什麼批評的話,大家都提出來吧。言者無罪。”
蹇義這時站出來說道:“陛下,震遠侯深謀遠慮,最得聖心。臣等均無異議。只是人事安排,不知震遠侯還有何建議?”
永樂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對張軌輕輕示意。
張軌繼續說道:
“家父以為,瑞麗侯海蘭察勇冠三軍,多次揚威西域,建議朝廷任命為安西都司指揮使。迪化衛指揮使宋瑛久鎮西域,此次收復天山南北諸城,身先士卒,請提拔為安西都司指揮同知。”
“原伊犁衛指揮使勃羅哥為國捐軀後,其子羅英臨危受命,率領伊犁四萬多軍民轉移那拉提城,與傅讓合兵一處,勠力同心,忠勇可嘉,請破格提拔為伊犁衛指揮同知,署理衛指揮使一職。”
“原陝西行都司指揮同知宋忠久經戰陣,孤守嘉峪關臨危不亂,後又深入金山,直搗瓦刺,請提拔為北庭都司指揮使。原忠義郡王僕固義滿門忠勇,以身殉國,其子僕固雄屢立戰功,請破格提拔為北庭都司指揮同知。其他人選請朝廷簡任。”
蹇義問道:“還有其他有功之臣呢?”
張軌答道:“至於其他諸將,各有功勞,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