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兩個人都在同一時刻想著同一件事,這就叫做心心相印。
他所知道的,她都知道了。她所知道的,他同樣知道。
他所想到的,她都想到了。她所想到的,他同樣想到。
正因為這樣,他們還講什麼呢?
他們一直沉默著……
二十五、大悟(1)
呂不韋找了李斯。
呂不韋看清楚了,自己與李斯的政見是不同的,而嬴政最終信奉了李斯的主張,這意味著,李斯這顆星將在朝中冉冉上升,從某種意義上講,斯人將決定秦國的未來。
事變已經使呂不韋擯棄了門戶之見,就是說,現在,他不認為惟有自己的那一套才是治國之道了。
呂不韋找李斯,實際上是對後事的一種安排。
雖然&ldo;暫停行政&rdo;,但呂不韋依然是相國。另外,儘管李斯的勢頭在上升,但畢竟是靠了他呂不韋才有了今天的。還有,給呂不韋的感覺,李斯還並沒發展到目中沒有他這個相國的狂妄程度。因此,呂不韋完全可以把李斯召到相府來。只是,此時此刻,呂不韋不想擺什麼架子,他去了李斯府上。
這是兩顆巨星之間的對話。一顆星在漫漫的長夜曾經光照大地,舉世仰慕,眼下卻要墜落了。另一顆星,人們原不知其所處,幾個月的工夫,它冉冉升起,越升越高,光彩奪目,其勢頭,將力壓群星,成為佼佼者。
對於呂不韋的來意,李斯已經猜到七分。李斯不想把談話變成純事務性的,他倒想把事情擺在更高、更廣、更厚的平臺之上。
他問呂不韋:&ldo;相國,學生的同窗韓非的文章不知是否讀過?&rdo;
我們知道,韓非子是插入呂不韋胸膛在呂不韋心臟上攪動著的一把刀,此時此刻,李斯把這把刀抓在手裡,是不是打算繼續攪動它?
不是這樣。
李斯,還有韓非,當時被稱作法家的一干人,他們的思想方法與一般人是不同的。而對於一般人來說,對這些人的思維方式是不瞭解的,因此也就很容易誤解或者曲解他們的本意。
眼下,李斯的問話便很容易讓人想到,這是對呂不韋不懷好意。
其實並不是這樣。這一點,呂不韋自己心裡是明白的,他沒有誤會李斯,不認為這是成心給他難堪,他想到,李斯是要與他討論什麼問題了。
李斯的內心裡確實不是這樣。剛才我們講過了,他要設一個平臺,要在更高、更廣、更厚的基礎之上,與呂不韋討論一些問題。
呂不韋見李斯如此問他,便道:&ldo;拜讀了。&rdo;
李斯問:&ldo;關於天,相國可發現他講了些什麼?&rdo;
這一問,使呂不韋想到,韓非很少談到天。呂不韋道:&ldo;不知其所云……&rdo;
李斯道:&ldo;他未雲,故不知其所云……學生的老師曾對我等講,他不認為存在一個有意志的天,說到天,他道:&l;天道有常,不為堯生,不為舜亡。&r;韓非尊師之道,講到天,亦如此,只講天時,不講天意,他說:&l;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r;與天意相比,他更相信人力,他認為國家的命運由人決定,而不是由天意決定,他道:&l;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r;&rdo;
聽到這裡,呂不韋點了點頭。
李斯見呂不韋如此,又換了一個題目,道:&ldo;相國可解現時自處之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