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士都有誰> 第2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部分 (3 / 4)

執豹,送至建康斬之。”蔡豹有戰敗之失,罪不至死,蔡豹之死,疑與他的流民帥身分以及企圖南來情節有關。流民帥在北方多少有過戰功,在阻滯石勒南下,保護江左*方面起過作用。正因為如此,東晉朝廷更是提防他們,唯恐他們有恃功反噬之心。這正是東晉*非常虛弱,只以門戶利益為重的一種表現。

流民帥少有內輔京師以備宿衛的機會,與東晉*互相猜忌,所以他們也都不願脫離自己的部屬和集團,貿然過江,以為朝廷緩急之用。他們最擔心的是被朝廷奪兵。祖逖過江,其兄納、弟約均居官建康,逖本人也曾被徵為琅邪王軍諮祭酒,但逖仍居京口,不離部眾。王敦首次進逼京都,元帝曾召居蘭陵相的流民帥蘇峻討伐王敦,蘇峻觀望形勢,遲迴不進,也是由於有所顧忌。此當為永昌元年(322年)春間之事,其時郗鑑尚未南來,流民帥與東晉朝廷之間,尚未打通關節。

(3)用流民帥平王敦之亂

郗鑑與明帝密謀討伐王敦,在太寧元年(323年)八月間。翌年七月,王敦所遣王含、錢鳳之兵臨建康,越十五日即有蘇峻、劉遐等流民帥之兵迅援建康,扭轉了局勢,亂事悉平。由蘇峻受詔入援而“遲迴不進”,到蘇峻等火速進衛建康,轉變如此之大,我認為必有郗鑑(可能還有桓彝)折衝於朝廷與流民帥之間所起的作用。但是事密無聞,今天只能在零散史料中鉤稽探賾,以約略窺其梗概。

關於劉遐、蘇峻諸軍入援始末,《晉書》紀傳散載事蹟如下:

《郗鑑傳》:太寧元年郗鑑自合肥還臺,“遂與帝謀滅敦”。傳文既而敘王含、錢鳳攻逼京都,郗鑑固辭衛將軍軍號之事,而不言議召蘇峻、劉遐。

《劉遐傳》:遐於太寧初移屯泗口。王含反,遐與蘇峻俱赴京都,未言有詔見召。

《蘇峻傳》:王敦復反,郗鑑議召峻及劉遐入援。

《王敦傳》:王導自建康遺王含書曰:“得徵北告,劉遐、陶瞻、蘇峻等深懷憂慮,不謀同辭……是以聖主發赫斯之命,具如檄旨。”檄旨指同傳所載明帝討王敦之詔,其中調遣兵將一段提到劉遐、蘇峻,但通篇不及郗鑑。看來“不謀同辭”云云並非真正“不謀”,只是王邃、王導不知或佯作不知郗鑑有密謀於其間,故有此語。

《明帝紀》:太寧二年六月丁卯,廣設軍號,以王導為大都督,溫嶠、卞敦、應詹、郗鑑、庾亮、卞壺等各有軍務職守,其中郗鑑為行衛將軍、都督從駕諸軍事。詔徵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約、兗州刺史劉遐、臨淮太守蘇峻、廣陵太守陶瞻等還衛京師。《明帝紀》于軍事調遣交待清楚,只是無點睛之筆,沒有點出擘劃主要來自郗鑑,以及郗鑑本人固辭軍號之事。

記載此事近於全豹的,是《通鑑》。《通鑑》太寧二年六月丁卯記事,其廣設軍號以及以郗鑑為衛將軍、都督從駕諸軍事,據《明帝紀》;郗鑑固辭衛將軍軍號事,據《都鑑傳》:郗鑑請詔徵蘇峻、劉遐,據《蘇峻傳》;劉遐、蘇峻軍迅速入援,據《劉遐傳》及《蘇峻傳》;於郗鑑所請詔徵蘇、劉以外,還詔徵王邃、陶瞻等人以為襯托,據《明帝紀》。《通鑑》敘事翔實可靠,只是沒有把都鑑請詔徵劉遐、蘇峻之事,及郗鑑與明帝謀滅王敦之事聯絡起來考察。據我看來,前一事正是後一事的具體內容,因為滅王敦之謀首要的問題在於弄清有什麼武力可以使用。郗鑑請明帝詔徵流民帥,有首策之功,所以得以在滅王敦之役中受衛將軍都督從駕諸軍事之命;但是由於他與明帝相處的歷史不長,他又不能不顧王導、庾亮、溫嶠、卞壺諸人而貿然出就衛將軍之職。

郗鑑以流民帥的地位,為晉明帝擘劃用流民帥以滅王敦之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引流民帥入京都,對東晉有危險性,自然為當朝所忌諱。如果不是像都鑑這樣有一定的門戶背景和社會地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