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6部分 (2 / 5)

謝各位賞面,遠道而來,招待不周,還望恕過。中華上國,武學昌明,貧僧素所欽仰。此次盛會,用意就在以武會友,彼此觀摩。武功出眾的前十名,願意留下者國王當以國士之札相侍,不願留者國王也有寶物賞賜。圓王也知各位高賢志不在此,只是聊表心意而已。”他用漢語說了一遍,接著用印度最流行的方言說了一遍。

然後又有通譯將他的話翻譯成波斯和尼泊爾兩國的語言,原來參加這次金鷹宮之會的有中、印、尼泊爾和波斯四國的武林人物,另外還有幾個阿刺伯武士,只因他們人數太少,寶象法師事先已對他們說個清楚,此刻就沒有特別為他們而設的通譯了。

一個印度和尚首先己出場,說道:“素聞中華武術,首推少林,但少林武術,又源出敝國,東西分枝,迄今已逾千載,各有增益,理所必然,小僧意欲向中華少林寺的師兄們請教,印證一下,看看同源分流之後,彼此之間,有何異同?”他說得很客氣,但語氣之間,隱隱將少林一派貶為印度武術的旁枝,顯然是自占身份,自高身價。

率領少林門徒來赴會的是大悲禪師,此人乃“十八羅漢”之首,甚有涵養,走出場來,合什說道:“小寺蒙達摩祖師恩澤,寺僧多少懂點武功,但年深代遠,祖師的真傳,至今己是僅存一二,而這十之一二,又與中華本土的武術融合,只怕使出來的已是面目全非了,今日幸遇本門正宗,還望大師指教。”這番話甚為得體,既表示了不敢忘本,也表示了少林武術並非單純由印度而來。

江南看這兩個和尚都是一派正經的樣子,在那裡彼此客氣,覺得有點滑稽,“多嘴”的脾氣忽然發作,在人叢中嚷道:“管他什麼正宗歪宗,打得贏就是好的。”旁邊的人都笑起來,說道:“不錯,還是請兩位大和尚快些見個高下吧,別比賽唸經了。”

那印度和尚懂得漢語,也懂得中國武林的規矩,為了自占身份,當下說道:“彼此同源,無須客氣,便請師兄賜招。”大悲禪師合什當胸,說道:“如此貧僧獻拙了。”正是達摩拳中的起手式“明心禮佛”。雙手合什,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似靜制動,可守可攻、全看對方的來勢如何,再加變化。所以這一招雖是大悲禪師先出,其實仍然是讓那印度和尚先行動手。

那印度和尚當然識得此招,心道:“我且攻你個措手不及,看你如何以靜制動?”當下左掌虛晃,右拳倏地便從掌底穿過,大悲禪師雙掌未分,仍以合什之勢向前一擊,勢如破竹,從那印度和尚的拳掌之間直“剖”下去,那印度和尚吃了一驚,心道:“咦,這一招明心禮佛的招數,卻原來是這樣使的。”突然左臂一彎,忽地一拐,向大悲禪師左脅擊到。在座的許多中原高手,眼看他已被大悲禪師的拳勢罩住,全受克住,卻不料他突然便能反攻,好生詫異。

原來達摩祖師雖然是印度人,但他的武功晚年方始大成,所以他的真傳是在中國而非印度。不論招數或內功造詣,少林寺的高僧都比印度達摩早年所授的那一派傳人高明得多。這印度和尚一見大悲禪師的出手,便知在招數上難以抵敵,因而在達摩拳中揉合了印度獨有的瑜伽功夫。

瑜伽功夫練到深時,肌肉筋骨可隨意扭曲彎形,這印度和尚是此道高手,使的仍然是達摩拳法,但手臂突然長出幾寸,一個拐彎,便從大悲禪師意想不到的方位打來。

大悲禪師的僧袍忽地鼓起,便似揚起了一面風帆,只聽得蓬的一聲,如擊敗革,那和尚的拳頭已被僧袍裹住,滿面通紅,用力一拔,這才拔得出來,身子已是不由自己地轉了一圈。座中下乏武學高手,均是暗暗佩服,心裡想道:“沾衣十八跌的功夫使得如此神妙,當真是罕見罕聞,不愧少林寺十八羅漢之首。”但那印度和尚也沒有跌倒,顯然內功造詣亦非泛泛。

那印度和尚身形未穩,大悲禪師此時若是趁勢攻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