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仙俠小說>隋末之戟霸天下> 第773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3頁 (1 / 2)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玉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痛楚。

秦子嬰元年(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傳國玉璽得歸劉漢。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劉玄三年(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玉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玉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玉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玉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玉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玉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玉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玉璽收入隋宮。而在隋滅時,傳國玉璽便落入了他的父親宇文化及手中,但在戰敗逃竄時,攜帶此璽的親兵重傷失散,於是便將此璽交給了救治他的孫思邈。

如今,這傳國玉璽算是正式落入他的手中了。

這時,各大諸侯皆上來祝賀,其中如李軌、沈法興、李子通等人,祝賀之意較為真誠。畢竟他們也很清楚,就算此玉璽沒有落入宇文明手中,也會落入李淵手中。不可能輪得到自己。而宇文明得此玉璽之後,聲勢和威望將大漲,在爭霸天下的戰爭中,極有可能成為最終勝出者。早點和他打點好關係,將來也好在合適的時候投誠,當個富家翁,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

而李淵、梁師都、杜伏威等人,則是面色陰沉,望著宇文明手中的傳國玉璽,恨不得將其搶過來。

孫思邈亦是小聲提醒道:「周王,走出太學府後,我就不會再管這傳國玉璽的去向,也算是了卻一樁心事了。但我看不少人都對這玉璽虎視眈眈。你可得千萬小心!」

宇文明心中一凜,然後鄭重地點了點頭道:「請藥王放心,在下一定小心提防!」

隨即,他便將傳國玉璽重新放入了玉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