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5部分 (1 / 5)

池州軍撤消行營改立軍鎮,駐鎮改遷到黃梅、樅陽,原池州行營所轄的秋浦、宜城等縣,單獨設池州、宜城兩府,由中樞直轄,防務則併入廬州——答應這些條件,也就意味著池州軍從此放棄對地方的治權,稅權,轉變受樞密院直轄的較為純粹的軍事編制。

前朝鄂州所轄範圍極大,除了今鄂州府所轄區域外,江夏、漢津以及漢水以東、淮山以西,一直到隨州的區域,都是古鄂州的範圍。這時除南岸的鄂州及江夏外,原鄂東、鄂北地區,都給奢家殘部及陳韓三所部佔據。

嶽冷秋仍保留樞密副使之位,留任中樞,在樞密院內分管池州軍及鄂東戰事。

看上去池州軍方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池州軍依舊掌握在嶽冷秋、鄧愈、嶽峙等一系人員的手裡,但獨立性大為削弱。

這是六月上旬得知梁成翼棄河中南撤的訊息之後,林縛與嶽冷秋做出的保留池州軍的妥協——與此同時,林縛著令周同率崇城軍唐復觀、劉振之兩部從都昌開拔,走水路從廬江登岸,進駐廬州休整。

梁成翼棄河中之後,曹家亦無意在渭水南岸再作掙扎,其兵馬、軍眷也緊跟著分批南撤,整個西線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形下,想要在燕胡大軍南下之前,從南往北逐次剿平盤踞在鄂東、隨州、襄樊地區的奢文莊、陳韓三、羅獻成等部,已經變得不現實。調兵馬進入廬州,南陽或信陽告急時,可緊急調兵馬走淮山西北麓進入信陽、南陽作戰,猶能勉強保持西線不給燕胡徹底捅穿。

這是嶽冷秋對林縛在這時調淮東主力戰卒三萬餘眾緊急進入廬州的理解。

廬州本為淮西的重心。

從廬州往北,就是淮西行營的治所壽州。

沿淮山北麓往西北,即為淮上信陽。

從信陽府正陽縣穿桐柏山谷道西進,即為南陽府沁陽縣境內。

燕胡奪得河中、關中之後,想要南下,還必然打下南陽,才能跟盤距在襄樊、隨州及鄂東的羅獻成、奢文莊等部連成一體。

奢家殘部渡江北逃進入鄂東之後,與陳韓三匯合,猶有兵馬**萬眾。羅獻成號稱擁兵二十萬,實際能戰之兵要低於此數,但關鍵是羅獻成經營隨州、襄樊有五六年之久,也算是在淮漢之間紮下根基,想要短時間內就將其勢力連根拔起,極為困難。

這種情形下,若能守住南陽,將燕胡與荊北的諸部叛軍分割開來,對南北戰局的發展就變得極為重要。

嶽冷秋暫時還留在豫章。

林縛聽到河中兵馬在汝河北岸給陳芝虎打得大潰的訊息,氣急敗壞的將炭筆摔在地圖上,嶽冷秋穿著一襲青衫,就站在一旁。

林縛的氣急敗壞,嶽冷秋感同身受。

梁習無能,原以為梁習二子,當年梁門十虎中的傑出人物,總應該能在水淮之上。但河中軍如此糟糕的撤退行動,實在由不得別人不失望透頂。

說到撤退,淮東組織的津海大撤退,算是極成功的一個案例。

雖說津海城最終失守,津海軍戰死沙場者將逾半數,但半年多時間裡,淮東成功的將逃聚到津海的三十多萬軍民從海路撤出來南下安置,極大的加強了淮東的實力,不可謂不是漂亮的撤退。

說到奢家殘部渡江北逃,嶽冷秋會為此終身蒙羞,但奢家在那種情形,還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將十數萬軍民遷往北岸,也不得不承認奢文莊這頭老狐狸厲害之極。

這兩次撤退,說起來也沒有特別的過人之處,關鍵在於精心周密的計劃跟準備。

津海撤退前,淮東長期經營津海城及津衛島。在戰前對津海軍進行了充分的動員,在戰前將津海軍迅速擴編一倍有餘而戰力不減。林續文、黃錦年、高宗庭、吳齊、敖滄海、馬一功、陳定邦、耿泉山等淮東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