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先率晉中軍一部、鄉兵千人隨工部主事陳晉唐當前就前往衛臺,為截衛河水入渦水河做準備。
之前軍民大規模的聚集在渦口寨附近補給、賑濟,這時候三萬餘鄉民、鄉兵及晉中軍一齊都遷往長蘆寨,並在渦水河沿岸建造新的聚居點,為多處同時開挖河道做準備。
林續文字身就是工部出身,對治河、築路一事在行,他去長蘆寨坐鎮。楊一航率一部晉中軍配合津海知縣率鄉民從渦口寨沿渦水河往內線輸送物資,確保河道開挖與驛道修築的物資補給。
林縛、湯浩信以及戶部主事張文登就留在渦口寨,負責修建糧倉、渦水入海口截流、修復海港以及組織海船往渦口輸運糧食。
留在渦口寨的,除了江東左軍外,就是六千捉俘民夫。
林縛的意見是對渦口寨進行清空,所有人員都移駐到寨外,臨時住營帳,將渦口寨直接改造大型糧倉,這樣才能贏得足夠的時間,而且往渦口寨的儲食工作要立即開始。
只有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強行組織海船是不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登州、萊州等地將糧低價賣給海商,在津海高價收購,用高額的價差,將糧食從山東引到津海來;並要登州水營確保北線海路的安全。
只要渦口有足夠的存糧,就算用獨輪車推,也能將糧食運到兩百里外的燕京去。
先要保證登、萊等地有足夠多的糧食,並且保證登萊等地向海商出售的糧食足夠廉價。原先山東免漕以賑濟南府、平原府,就要立即請旨改變原先的部署,使山東東部的近三十萬石漕糧往登、萊等地聚集,江東郡北上的批漕糧可以去賑濟濟南府、平原府。
這些事都要朝廷派欽差特使去督辦才行。
這是緩解京畿糧荒的燃眉之策,只要能在四月往燕京輸送三五十萬石的糧草,不管成本多高,至少能保證不生出大亂來。
第66章 獻平虜策
(第一更,求紅票)
渦口寨附近最多時聚集到四五萬人,除了渦水河口南側的軍營,北面亂糟糟的都是窩棚。東虜徹底退出關去,聚集在渦口的鄉民就尋思著返鄉,看家裡還能有什麼東西剩下。虜兵總不可能將那些土坯房子都推倒,收綴收綴,重新拿茅葦編個頂棚安上去,也能遮風閉雨。
天氣轉暖、河流解冰,也要準備春種了。不過這時候家裡還有餘糧或者說逃跑前及時將糧食埋到地裡沒有給現的人家十中無一,吃飯無著落,也沒有春耕的種子。上河堤管飯、計工錢、種子,不單渦口寨附近聚集的鄉民都跟著上河堤,從其他地方6續返回的難民也聞風而動。
二十八日,衛河與渦水河的三汊子口給截斷,在王登臺山東南有一片低窪地,從河堤破口將河水引入低窪地,形成一片不小的湖泊。只一天工夫,渦水河的淤淺處就露出水面。
林縛趕著海水漲潮的水勢,將四艘裝滿沙土的平底海船封堵河口,海水一退潮,四艘船就實實的隔淺在汊子口的河床上,挨著半夜汊子口的水流盡,就組織近萬軍民打木樁、運土及碎磚石以四艘海船為基礎築出一道臨時的封河大壩來。
進入四月就必須用渦水河來往京畿運糧,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整治渦水河道,想要徹底的改善渦水河的通航條件是不可能的。只能有重點的將幾處特別淤淺的河床挖開,加築堤壩,確保百石船滿載能順利通航。此外就是將渦水河北岸的大道修平整、夯堅實,使渦口與衛臺之間有直道相通,渦口的糧食也能透過騾馬大車運到衛臺再裝船前往京畿。畢竟渦口到衛臺的路程短,才五十多里,直通築寬一些,騾馬大車算兩天走一個來回,準備兩百輛騾馬大車,一年也能有三五十萬石的運力。兩百輛騾馬大車佇列前後拉開來有四五里長,五十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