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6部分 (3 / 4)

一致的站在張、嶽那邊,就算有些人還沒有公開表態,湯浩信也不敢用。

湯顧與張嶽的分裂來得突然而猛烈。從表面上看,林縛率江東左軍北上勤王,與嶽冷秋在濟南因為進軍路線產生分歧是引起矛盾最直接的因素,之後江東左軍在燕南四戰四捷居勤王功則是矛盾激化的催化劑,但這一切背後不是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就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林縛與林夢得、曹子昂都有過認真的分析跟思考。

陳塘驛慘敗後,天子震怒,西秦黨在朝中不是一下子就失勢的,至少陳信伯到現在還竊相之位而不倒。這一切都不是天子仁義念舊情,最根本的原因則是為陳信伯所提拔的李卓手握東閩近十萬精兵,是為陳信伯、西秦黨最重要的外援。

奢家窺準了時機,息戰歸降,李卓調任江寧守備,東閩精銳給分拆,陳芝虎部調防燕山,這才使得楚黨在朝中正式的取代西秦黨得勢。陳信伯此時猶能不倒,除了李卓在朝野仍有很高聲望外,更主要是皇帝限制楚黨的帝王心術罷了。

實際上,陳信伯在朝中已無多大作為。

張協不可能不細察西秦黨的得失,楚黨得勢之後,也並非嶽冷秋想去東閩擔任總督就能擔任總督,一切都應該是張協有意的安排。

張協希望嶽冷秋在外郡掌兵權,能與他形成“內相外帥、互為援應”的權力格局,從而達到在朝中長居相位、屹立不倒的政治目的。

張協也許一開始對栽培他的湯浩信還是心懷感激的,但是一切變化源於顧悟塵在江寧崛起太快、太迅、太強勢了。

顧悟塵結束十年流邊生涯歸帝京,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就升任從二品光祿大夫散階、加直學士銜。李卓調離江寧後,要不是嶽冷秋及時補上,在江東、在江寧才無人能抗衡顧悟塵。

林縛所表現的軍事才華以及江東左軍及東陽鄉勇所表現出來的戰力更是讓人生畏,張協又怎麼能不怕顧悟塵及林族在進剿洪澤寇、東海寇的過程中進一步的崛起?

再仔細去看顧悟塵與林族的關係,恰恰也是“內相外帥、互為援應”的格局。

此時顧悟塵與林族的勢力還遠在江東外郡,看上去弱小,但是一旦燕山防線徹底的崩潰掉,帝都被迫遷往江寧,顧悟塵與林族所形成的這種權力格局將迅提升到舉足輕重的高度——張協稍有閃失,給顧悟塵取代並非難以想象的事情。

即使無法明目張膽的打壓顧悟塵及林族,即使眼睜睜的看著林族將觸手伸到京畿臥榻之側的津海,張協也要將嶽冷秋迅推到江淮總督的位置上,限制顧悟塵與林族在江東的進一步展與壯大。

其實走到這一步,湯顧與張嶽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再遮掩下去了,特別是林縛一開始就表現出不跟嶽冷秋苟合、合作的態度。

即使皇上調李卓掌兵部、陳信伯的相位有進一步穩固的趨勢,張協依舊將顧悟塵視為他最緊迫的威脅。

在殘酷而冷血的權力鬥爭面前,什麼師生情義都是單薄無力的。

這也是湯顧要急於跟林族聯姻、將顧君薰嫁給林縛的根本性因素,湯顧已經承受不了林族給別家拉攏的損失了。

林縛擁兵進逼山東,就算有“擁兵自重、恃寵驕縱”之嫌,湯浩信也必然選擇支援林縛、支援江東左軍。

林縛端著茶盅,想著等會兒怎麼勸說湯浩信主動向陳信伯、李卓靠攏。

湯、顧跟張、嶽分裂後,手裡只有津海漕這一張底牌,在朝野的勢力太弱,還不足以形成抗衡力量,與陳、李聯合,才有抗衡張、嶽的可能。

林縛心裡還是想盡可能幫助李卓去實施平虜策戰略構想的;這時候,嶽冷秋拉攏肖玄疇在按察使司內部限制顧悟塵,顧悟塵要是能在江東取得董原的支援,局面將不至於太被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