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7部分 (2 / 4)

力不過一萬六千餘人,但只要林縛從豫章調一萬步騎精銳西進,陳子壽就算有三萬兵可用,也不敢輕易跟其在新渝城外野戰,特別這時候袁州軍裡軍心不穩,面對淮東軍精銳,也難有一戰計程車氣。

當然,三萬兵馬獨守新渝城也是不行的。新渝周圍的地勢要比下袁開闊一些,從蒙山與末山之間,有通道可以直接插到新渝背後,切斷新渝與下袁的聯絡。

守新渝不守蒙、末,三萬袁州軍反而會有可能叫淮東步騎精銳困在新渝城裡。

陳子壽對新渝周圍的地形也是極熟,守蒙、末,也只有末山西南麓的小竹山最是合適,下塘溝也是末山以西最大的溪流,中游往下,一直到袁河,水面都有二三十丈,只要守住上游的淺溪,也只能擋住淮東兵馬從北面接近。

陳子壽將傳令兵喚來,想傳令張雄山率部繼續北進到下塘溝南岸,想想作罷,與副將說道:“你陪我走一遭!”在數百扈兵的簇擁上,往北馳去,欲與此時正在小竹山西麓嶺脊上督戰的張雄山匯合,親自部署北面的防禦。

陳子壽扈從騎兵也只有兩百餘人,加上隨行奔走的輕兵,六百多人散開來北行,瞬時將赤土崗東邊的峽谷填滿。

恰在這時,有數騎從北面揚蹄迎來,滾也似的下馬稟道:“除昨日之敵外,在小竹山以下,又有敵兵接近的跡象……”

“來敵多少人馬?”陳子壽問道,淮東在陽樂有少許兵馬,心想許是陽樂方面的駐兵在得到訊息後,先來馳援。

“人數不詳,皆是騎兵,在小竹山北麓皆是煙塵。”來人稟道。

張子壽這才感到心底騰起一絲涼意。

淮東在陽樂的駐兵不過六七百人,還是從抵抗軍勢力裡徵補的兵卒,當成地方守戍隊使用,戰力不強,更沒有大規模的騎兵編制——要是來敵都是騎兵,那隻能是從豫章方面趕來增援新渝的第二支淮東精銳。

來得好快!

陳子壽之前預計淮東在豫章方面的精銳步騎,在得信後趕來增緩新渝,至少也不會早於明天天黑之前,昨日出現在新渝境內的六七百騎,陳子壽以為淮東派去袁州議降的人馬,沒想到這麼快淮東就調了第二支騎兵進入新渝……

這是怎麼回事?是巧合,還是說東海狐在豫章早就預料到他們會選擇這時進兵新渝?還是袁州軍裡那些主降派跟淮東通風報信?抑或是他們暗中往下袁城集結兵力的時候,就淮東眼線看過端倪、提前向豫章示警?

陳子壽腦子裡瞬間轉過多個念頭。

覆巢之下,沒有完卵。

雖說鄧復不贊同黃秉蒿、陳子壽出兵新渝,但形勢已是如此,也只能先撐過這節再說。

“我在下塘溝北面的斥侯皆沒,衛營校尉部署在小竹山南段嶺脊的望哨探得來敵,怕是這時再進入下塘溝南岸禦敵已有不及,”鄧復焦急的說道,“來敵人數不詳,但若我軍進兵新渝的訊息提前洩漏,淮東從豫章調來的先部必是其騎營精銳。我們僅靠衛營幾千兵卒在小竹山以西的丘谷之間倉促佈陣,怕是封擋不住其渡下塘溝而來的衝擊……”

鄧復所言不假,嶺脊上的望哨能用肉眼看到來敵的蹤跡,來敵必然已經接近下塘溝,而淮東又有六七百騎在下塘溝南,保護其渡溪的外側,他們想進到下塘溝南岸、利用下塘溝禦敵已經不及。

雖說他們在袁河以北、在小竹山西麓有七千兵馬,但都分散在小竹山西麓的諸嶺丘之間,展開縱深有二十餘里。

散開的每一隊人馬,都在六七百人或千餘人左右。這種分散式的部署,是為了將昨天進入新渝的六七百淮東騎兵驅逐出去,防備其迂迴穿插,以保護在沿袁河北岸前進的中軍主力側翼不受干擾。

在這之前,這種部署很有效,畢竟他們面對只是六七百淮東騎兵,利用丘山、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