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和王大人走出刑部後,王大人掏出斗笠給他帶上,然後一路走到一間訂好的客棧。客房門一關上,趙王轉身便拜:“不知恩公是何人,請受小王一拜。”
還未跪下去,王大人就眼疾手快地扶住他:“萬萬使不得,下官也是奉命來救殿下。”
趙王疑惑地看過來。王大人不待他發問:“下官在中書省任職,前來營救殿下也是受人所託。”
“誰?”
“恕下官無法奉告。”王大人說完從櫃子裡拿出事先備下的銀兩,擺在桌上,“今晚會有人來送殿下出城,殿下屆時跟著那人走便是,出了城自會有人接應。”
趙王蹙眉道:“出城?你讓我逃離京城?”
王大人一驚,不知道趙王這句問話是何意。
趙王眼前閃過昔日裡太子那和煦親切的笑容,那笑容如今在他看來是無比的諷刺。
朱雀門前的混戰,身邊的部下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副將把他一推“殿下快走!”;京城郊外,孤身一人躲避楚世子的追兵時的絕望;牢裡玉川送別時含淚的神情……他忍住眼眶裡泛起的淚,咬牙搖頭道:“我不會走,我要留下來找出證據,向父皇證明我的清白。”
王大人皺眉,頗覺得趙王有些不自量力,但想起那人的吩咐,還是耐著性子坐下來問道:“殿下此話怎講。”
趙王眼裡充滿了悲憤,他直視著王大人,佈滿血絲的雙眼瞪得老大,表情幾近扭曲:“太子欺我,他說我不是母后親生的,其實他才不是母后親生的。”
王大人此時,已經不是震驚可以形容的了。
第6章 再見皇七
阿秋與姚易既來,私宅就有人打理,郭臨從善如流,搬進了新建的郭府。達官貴人們為了討好這位新貴,送了不少僕從過來。郭臨也不拒絕,統統收下,但只讓阿秋安排雜活給他們,近身的還是用楚王府撥來的人。
阿秋從前在瓊關,頂多只是打理郭臨一個人的小院子。頭一回做了管理全府的大丫鬟,手下一堆使喚的僕婦,忙活起來異常興奮。姚易因為是貼身侍衛,自然還是每日跟隨郭臨,做不了郭府的管事。楚王府的李管家便送來他的侄子李延,原本就一直跟著李管家學習打理王府的,管家之才不說貫通,也有七八分了。郭臨得了可信的人管家,心下更是輕鬆。看著府內灑掃庭除,僕從們擺放著各式古玩字畫,越來越有個家的樣子。郭臨心中大滿,心情甚好地去上朝。
早朝上皇上便下旨,涉及太子逼宮一案中官員的刑判,交由刑部與京兆府共同參決。
太子與趙王定罪後,謀反的皇親國戚中如皇后孃家的簫將軍府、太子妃孃家鎮國候府還有安郡王身後的華陽公主府,都已經各自判了刑,只剩下牽扯其中的官員。這事兒一直拖到今天,不過是因為刑部不少的官員也被抓了。郭臨瞟了一眼身邊的刑部右侍郎萬辰,瞧著不過二十來歲,和自己一樣,都是新官,而且前一任都參與了逼宮,這麼想想倒是好笑。
下了早朝,郭臨跟隨刑部尚書一行往刑部。涉案中人關係錯綜複雜,郭臨看著刑部人來人往,人聲鼎沸。她雖是協助,實際上卻沒什麼事做,坐了小半個時辰後,便告罪請辭。
這是郭臨第一次身著京兆尹的正裝領著一隊府役巡街,她雖然沒有擺出儀仗,前無清道,後無戟陣。可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自發地停下了腳步望著她,甚至正在做生意的商家,都只顧盯著她,連手中的活都放下了。
實在也怨不得他們好奇,要知道,破格提拔不是沒有,但如此年少的京兆尹,放眼整個中洲大陸都是頭一個。在茶坊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郭臨力戰刺客的話本。話本里,郭臨耍著一把三尺青鋒寶劍,身形魁梧,面目猙獰,天生蠻力。而今日大家親眼見到的真人,卻又是個眉清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