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部分 (3 / 4)

董卓那剎那間,董卓掐著時間醒了。呂布也在這時候回來,聰明的曹操馬上跪地說這是自己前幾天剛得到的一把寶刀,希望相爺笑納,這當然不是真的給他,但是曹操點背沒辦法。給了刀他也不幹在停留了,害怕等會董卓明白過來了把自己殺掉,就稱自己家有事離開,他並沒有回家因為他知道董卓不會放過他,就騎著馬飛奔譙郡。路過*縣,被守關軍士抓住,曹操是幸運的,陳宮(字:公臺)也是個十分恨董卓的人,他決定以後跟著曹操混,兩個人一人背了一把劍一起逃跑。

大概跑了有三天左右吧,兩個人來到曹操的一個朋友呂伯奢家,呂伯奢叫家裡人殺豬招待。可曹聽到外面有議論如何殺法,以為是殺他,就將朋友家人全殺了,等發現案上捆的是豬時,方知人家議論的是如何殺豬。曹操和陳宮雖然也是驚疑不定,卻立馬縱身逃出呂家,不想在半道上,卻碰到了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渾然不知道自己全家上下八口已經全被殺死的呂老頭見到曹操連夜離去,自然是好奇不已,心說你小子不想留宿就索性不來,既然來了又何必走呢?老頭子我都已經把酒打來了!只是呂伯奢還沒開口說些什麼,曹操就已經謊稱後方有人,趁著呂伯奢回頭觀望的空隙,曹操竟然毫不留情地將呂伯奢也當場斬殺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如我不殺他,他回去發現家人死了,肯定去告我的行蹤,不如斬草除根。

殺呂伯奢,大家都罵他“恩將仇報”,這還不止,他殺了人還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但大家看《三國演義》是確寫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他殺了人還口出狂言,這就是人們對他誤解的一個原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和“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概念好像一樣,但只質量不同,第一句話的人指的是呂伯奢,而第二句卻是“天下人”,誤殺一人和誤殺天下人性質可不同。

其實曹操也很後悔,(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他說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和“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口氣不同,第二種是狂妄的口氣,而第一句則是一種心理安慰。人犯了錯,一般心裡都說“我沒做錯,我是對的”雖然後悔,但心裡還是有這種想法,這時很常見的心理現象,那句話只不過是曹操的自我安慰。sha

陳宮覺的曹操是個遇佛殺佛的主。說不準什麼時候把自己給殺了,就跟曹操分手了。這是《三國演義》說的故事,而《三國志·魏書》中介紹:“曹操雖然被董卓認命兩千石的驍騎校尉,但政治眼光 敏銳的曹操看出董卓不是成大事人,必然有身死族滅之禍,於是辭官不受,逃回了家鄉。在逃亡的路上曹操經過了故人兼朋友呂伯奢的家,呂伯奢的孩子見財起意,帶著家人想搶曹操的馬和財物,於是曹操揮舞寶劍斬殺數人,這才擺脫了這股車匪路霸。”

咱們再來看看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高幹子弟——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一員,漢相國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中平六年(189),西涼刺史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后及少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