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驚的原因,或許這是秦王第一次對相國已經決定了的問題表示了異議。
呂不韋本人吃驚的程度,自然重於任何人。
但是,呂不韋是一個稱得上處變不驚的人。他確實驚了一下,而且很是驚了一下。但是他很快就平靜下來。他並沒有讓任何吃驚的情緒再次表露出來。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當日的議程。
處理鄭國的事懸而未決。但就最後一個議題做了決定:藉助攻打韓國,秦軍要攻佔二週,並滅掉它們。
二十二、思考
對自己能夠講出&ldo;這事容寡人再想一想&rdo;那句話,嬴政本人也吃了一驚。
嬴政已經感覺到,不知道為什麼,近來,他的內心總有一種無名的衝動。往日,對世間諸事,他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同意與否,一言不發。如今,他的內心中泛起了一種表達自己意願的要求。他在努力地控制著,想維持原有的品格。這是因為他想到,什麼事都放在心裡是最保險的。
對鄭國渠的事,對處理鄭國的事,廷上有兩種見解,最後,相國的見解成為定論。這類事往日都是如此的。這中間,有一種現象讓嬴政心中感到十分不快,那就是有些人並不考慮見解本身是對是錯,而是一味地附和相國,說白了,就是趨炎附勢。另外,在嬴政看來,有的人,分明是有不同的見解,由於懼怕相國的權勢,也不敢堅持己見,最後屈從。嬴政認為,這次,廷上王齕的表現就是如此。嬴政分析,對鄭國渠的事,對處理鄭國的事,王齕本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但一見自己的見解與相國有悖,便立即放棄己見,順從了相國。嬴政認為,王齕之所以如此,是被相國整怕了。
想到這裡,嬴政記起了他聽說過的白起被應侯範睢整死的故事。白起是秦國的一名宿將,戰功顯赫,長平一戰就是他率領秦軍打勝的。但他與應侯不睦。而白起又不懼怕應侯的權勢,頑強地表達自己與應侯不同的見解。結果,應侯靠了秦王的信任,借自己相國的權勢,處處為難白起,最後藉故把白起殺掉了。嬴政認為,王齕汲取了白起死於應侯之手的教訓,不敢不聽任相國了。王齕等人的表現引起了嬴政的厭惡,但當場他又不便就此講什麼,就在這樣的心態下,他講出了那句話,嬴政的用意,無非是表示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做出個樣子來讓那些人看一看,這是一。
另外,對如何處理鄭國的事,他確實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樣,在相國講了&ldo;讓他繼續主持&rdo;的話之後,他便冒出了那句震動著大殿的話。
現在,他在宮中走來走去,思考著。他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而一旦理清了思路,他自己便對自己的行動感到吃驚了。他認為,還是那股衝動,那股無名的衝動使他有了這樣的行動。按照嬴政的秉性,想到這裡,他會後悔不迭,並且會不斷地譴責自己:為什麼如此急於表露呢?為什麼不把那句話深深地埋藏在心裡,事情任相國去處理呢?但是,如今,嬴政沒有這樣。接下來他思考的是自己那句話顯示了一種什麼樣的意義,思考的是下一步自己當如何行動。
就在這時,涇陽宮一太監過來問:&ldo;涇陽太后問:大王是不是閒著?&rdo;
秦王的思索被打亂了,他稍稍停了一下,對那太監道:&ldo;回去稟奏,我有要事處理,改日過去請安……&rdo;
那太監走了,秦王問趙高:&ldo;涇陽太后會有什麼事?可聽到了什麼?&rdo;
趙高回道:&ldo;聽說涇陽太后找了相國,為兩位公子討封……&rdo;
秦王問:&ldo;相國講了什麼?&rdo;
趙高回道:&ldo;相國倒說這要奏報大王&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