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矛盾。
“科”從網上搜來《和聲學》,丟擲“出版說明”和“緒言”,作“高深”狀說:
“這些東西太枯燥,所以只貼這麼些上來,目的是讓大家看看《和聲學》是有什麼作用的。我想,我沒有必要在這裡說那些很專業的東西,這裡的百姓們不會看的懂,而且他們也不需要看這些東西。他們需要看的是通俗易懂的,帶有文學語言的東西,雖然在這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但基本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了”。
——看官明眼,科列克於此丟擲《和聲學》“出版說明”和“緒言”,其之牛頭不對馬嘴,恰證明他什麼也不懂。但如此語氣激昂的“指導性”發言,哪能不讓人既感慨又憤慨!——既是“不同的人不同感受,因此不能說誰對誰錯”,銀杏兒指出的低階錯誤當然是無中生有了!既是“專業”與“通俗”的矛盾,誰對誰錯就更不存在了!而以“專業枯燥”壓制“通俗易懂”,破壞論壇崇尚高雅音樂的熱烈氣氛,銀杏兒之罪大惡極,遭到大多數人痛恨疾憤就是理所當然了!
“BX”立即贊“科”“水平高……”(盲人贊瞎子~)
會寫詩的“飄然”應聲道:
“幾天未曾來看,可喜科列克貼了著麼好看好聽滴貼子來~~:)
偶以為音樂無定式領略各在自心吧,反正偶覺得科列克寫得不錯,文美配得音樂也美,聽著非常滴乾淨。”
——看官,這人可有意思!不說那“文美”不過是對早就存在的文字作點增減,居然把音樂和介紹音樂的文字來了個位置大顛倒,音樂成了文字的配角,還什麼的“非常滴乾淨”……唉行行好,別拿那“雅興”褻瀆音樂了!
“飄然”更“天真無邪”地攪和:
“偶非常喜歡聽音樂,聽靜怡舒心滴音樂,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研究。這麼專業滴東東,是給百姓們看滴麼?”
——嗨,正經人跟這“雅興”怎麼纏得過來?!
往下“科”又渲染他如何“原創”這些作品分析,把銀杏兒指出其“此曲第一小節跟彼曲第六小節完全一樣,所以此曲即彼曲”的驚天荒謬,說成他“不會僅僅分析幾小節,聽音樂應該從頭到尾地聽”,——這種邏輯偷換就更加“迷人”了!
在這場對銀杏兒的圍剿之後,當上 C 論壇婦聯領導的 ";南飛雁"; 說:
“跟飄然同感。不懂音樂,喜歡聽。記得我在科老師的音樂貼上說過,常常能聽出快樂、感受到憂傷、體會到痛苦。也常常淚留滿面。
很感謝科老師,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論壇上介紹這些知識”。
——唉,此人邏輯思維被誰偷走?怎麼別人怎麼攪渾就怎麼跟著攪渾,這可算不得高雅哦!
九、渾水之戰
銀杏兒在主戰場被圍攻得焦頭爛額,匆匆轉身來到第二戰場。此時她已被攪擾得氣憤難抑,忍不住說“科”自誇對《梁祝》中板鼓的“獨到分析”,是“把別人早就做好的蛋糕弄了來,切作左右兩塊,據左塊為已,稱:“別人喜歡做右蛋糕,這是我做的左蛋糕,不同的人對左、右蛋糕感受不同”。
“科”立即“回敬”:
“如果你認為我是抄襲那篇文章,請你把原文貼出來吧”。
——此招更妙!銀杏兒指出“科”具體荒謬,證明他不能辯認簡單旋律,因而不可能辯認交樂響變化極至的旋律;銀杏兒還摘抄了書上文章,這還不夠?“科列克”們又為何不敢面對銀杏兒的問題?莫非證明抄襲非得拿出完全一樣的原文才算數?若此,豈不為抄襲大盜大開方便之門?
緊接著,“才子”基區又發言。他先摘引“科“的“從我已經聽了 28 年的音樂來看,我對音樂的感受是很細膩的”,再“曲線駁斥”銀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