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中藥房的人對於中藥的無知,根本不知道藥物的用法,只是生搬硬套所謂的過去老黃曆的東西。什麼十八反,十九畏,還在死守著所謂的細心不過錢,以至於我的一些病人去藥房抓藥都受到限制。
哎,何其愚昧啊。尤其是細辛這味藥,我一般用量都在10克以上,結果這個藥房的大夫就喊細辛不能超過5克,有毒,弄的病人也多疑慮。
細辛是臨床常用中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書中將其列為上品,當時既無劑量記載,更無限量可言。傷寒論裡面的細辛用量更是幾十克不等。那這個細辛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限量了呢?
最早論述細辛限量的本草著作是宋?陳承《本草別說》。書中記載:“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雖死無傷。近年關中或用此毒人者。聞平涼獄中嘗治此,故不可不記。非本有毒,但以不識多寡之用,因以有此”。
這裡面提到了單用末的服用,而不是湯劑的服用。單用末是什麼意思,就是細辛磨成粉以後直接食用,這種生用的方法要控制量,不然會有危險。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承曰: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雖死無傷。近年開平獄中嘗治此,不可不記。非本有毒,但有識多寡耳。”內容與《本草別說》記載的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細辛的限量發生了變化。李時珍把細辛的限量由陳承的“半錢匕”提升到了“一錢”。究竟是李時珍在引用文獻時抄錄錯誤,或是李時珍臨床用藥經驗和心得的積累,均不得而知。至此,細辛的用藥劑量基本定格在1~3g,且為大多數本草學家所認同。細辛“不過錢”已經成為歷代本草的主流思想。
明末以降,細辛的劑量問題一直成為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反對陳李之說。如張志聰《本草崇原》雲:“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
多則氣閉不通而死。近醫多以此語忌用,嗟嗟。凡藥治病者,有是病,服是藥,豈辛香之藥而反閉氣乎?豈上品無毒而不可多服乎?方書之言,俱如此類,學者不善詳察而遵信之,伊黃之門,終身不能入矣”。主張細辛可以多用,不必受一錢之束縛。2贊成反對參半。如陳世鐸《本草新編》提出了“兩止可”和“兩不能”的觀點,認為“細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贊成“少用
反對“單用末”。強調細辛不能單用,用量不宜過大,必須配伍使用。並提出了“多用則耗氣而痛增,獨用則氣盡而命喪”的告誡。3把陳李之說擴大化。如汪昂《本草備要》雲:細辛“不可過一錢,多則氣不通,悶絕而死”。蔣介繁《本草擇要綱目》雲:“入煎劑不可過一錢,多則令人氣悶”。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雲:“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楊時泰《本草述鉤元》雲:“氣厚性烈,入藥不得過五分”等。
為什麼宋朝的時候只是稍微提到了一些,並且宋朝的時候只是強調單用末的時候不可多服,別的入煎劑之類的並沒有強調。但是到了明末以後,對於細辛的限制多了起來,甚至到了入煎劑也不可過一錢了?…;
難道明末以前的人不懂細辛的用法麼?難道傷寒論不懂細辛的用法麼?出現這個的原因自然是由於明末溫病學派的流行了,也就是說反對一切溫辛藥物,所有的溫辛藥物都被溫病派給限制住用量,然後大量的使用寒涼派藥物,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細辛入煎劑也不可過錢的理論。
在明末以前,細辛入煎劑是不限量的,也沒發生過危險,憑什麼到了明末以後給改了呢?是誰給你的權力呢?細辛入煎劑跟不入煎劑差別可大了。這點其實現代的藥理學也能證明。
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後,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