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部分 (4 / 5)

。明英宗的軍隊在路上連遇大雨、糧草供給也發生困難,被迫撤軍。王振因想衣錦還鄉,竟讓明軍繞道蔚州撤退,後又因擔心自家青苗被毀而折回,後來王振還讓大軍等待運載他財物的馬車,結果極大的延遲了撤軍的時間,造成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刺軍包圍。土木堡無水,明軍士兵飢渴難耐,終被瓦刺騎兵擊潰。混戰中,王振被明將樊忠以棰擊死。土木堡一戰中,明英宗被瓦刺軍俘虜,五十多萬明軍死傷過半,史稱“土木之變”,也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變”使明朝國力受到嚴重削弱,是明朝由前期進入中期的轉折點。

于謙鞠躬守京城

于謙守京城

于謙字廷益,是明朝的名臣。公元1449年,瓦刺軍在土木堡擊潰五十萬明軍、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後,揮師直逼北京。群臣慌亂之時,于謙卻臨危受命組織北京軍民抵抗。于謙先和群臣先擁立朱祁鈺為明代宗,借之防止瓦此軍以明英宗相要挾。于謙隨後清除了朝廷中王振的餘黨,還從南京一帶調來了十多萬軍隊守衛北京。有人建議撤入北京死守,但于謙認為與被動困守,不如在城外與之交戰更有利於守城。于謙親帥士卒在北京九門外紮下營盤,又命將士關閉九門,以示決戰之意。在於謙的指揮下,明軍將士與瓦刺軍激戰五日,使得瓦刺軍止步於北京城下。瓦刺軍首領也先見不能取勝,更因害怕被應招前來各地勤王軍隊圍殲,只得撤軍。于謙雖然保住了京城,但因為擁立明代宗即位,在奪門之變後,被複位的明英宗羅織罪名處死了。

繼盛冒死劾嚴嵩

死劾嚴嵩:

楊繼盛是明朝的名臣。明世宗朱厚熜喜好道術,嚴嵩由於善於撰寫祭天所用的青文得到了他的信任。當時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將軍仇鸞率軍迎戰,卻一敗塗地。仇鸞便向瓦剌俺答屈辱求和使退軍,後又謊稱戰勝敵軍以欺世盜名。楊繼盛上疏揭發,結果仇鸞及把持朝政的嚴嵩誣陷而下獄遭貶。後來仇鸞事發,楊繼盛才回到京城。當時,嚴嵩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權傾一時。嚴嵩見到楊續盛回京,知道他是條硬漢,便用高官厚祿拉攏他。面對嚴嵩的拉攏,楊繼盛為了國家,卻毅然上書彈劾嚴嵩,列舉出嚴嵩十大罪五奸,指責嚴嵩為內賊。嚴嵩藉口楊繼盛私自與諸王聯絡,將楊繼盛廷杖抓入監獄。楊繼盛在獄受盡折磨,卻依舊不肯屈服,最後被嚴嵩設計殺害。楊繼盛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鐵骨錚錚的諫臣,在其家鄉保定修建了一座旌忠祠。

剛正不阿數海瑞

清官海瑞:

海瑞字汝賢,自號剛峰,是明朝的名臣。海瑞最早在浙江淳安做任知縣。由於斷案公正,百姓都稱海瑞為“青天”。後來嚴嵩的乾兒子鄢懋卿被派到浙江視察。但他雖然向官員大肆勒索,卻還裝出廉潔的樣子,發出公文要求各地招待從簡。海瑞聽說他要來淳安,便給他寫了封信,信上說:“大人您通知我們招待從簡,但你每到一個地方都是非常鋪張。請問我們應如何招待您?” 鄢懋卿見早就聽說過海瑞的事情,看見這封信後便繞道躲開了淳安。海瑞因為這件事得罪了鄢懋卿,後來因他陷害被撤了官職。後來嚴嵩倒臺後,海瑞才復官。海瑞復官後又因寫奏章嚮明世宗直諫其不理朝政造成的惡果,被抓進監獄,直到明世宗去世才被釋放。海瑞剛正不阿,深受人們推崇,關於他的戲劇迭出不窮,被稱做“海瑞戲”。

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是明朝的抗倭名將。公元13世紀至於公元16世紀,在中國沿海曾經活躍著很多海盜,他們不僅搶劫船隻,甚至上岸搶劫城市。由於這些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時稱日本為倭國,故人們統稱其為“倭寇”。倭寇危害沿海,人們苦不堪言。戚繼光從小立志消滅倭寇。公元1559年,戚繼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