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舊時風月此時情txt> 第1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部分 (3 / 4)

理之中,彼時正值中日甲午之役前夕,真是很難揣測他彼時的心態。

據信修明所述,那時乾隆建造的“黃花陣”尚完好,他曾與其他太監進入陣中而迷不擇路,幸有野兔跳出才尋得路徑。

庚子之前,圓明園的守衛其實形同虛設,加上四周垣牆多有頹敗之處,根本無法阻擋各色人等入內。當時除了守軍、太監等監守自盜外,還有大量盜匪、不良遊民和附近百姓來此挖掘哄搶,就連建築周圍的荒土都不放過。專有來此盜掘的,被稱之為“篩土賊”,並有諺語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能從荒土中發掘園中文物者也或有之。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駐守圓明園的軍隊潰敗,守護太監逃遁,使圓明園遭到第二次持續性的大洗劫,逐漸釀成公然拆毀建築、砍伐樹木的局面。據宣統時清宮檔案記載,每天裝運出園的石材木料就有二三十車之多,更有甚者是在園中開辦炭廠,將不值得運走的木料和樹木燒成木炭出售。民國以後徐世昌、王懷慶等人都曾大規模地運走園中石材,移做他用。

圓明園被焚燒劫掠之後(2)

應該說,自庚子以後的大破壞又持續了二十餘年,但凡園中的地磚、屋瓦、牆磚乃至於椽材木料甚至金屬附件,只要是可以利用之物,皆蕩然無存。周邊百姓的建材原料都能就地取之,俯拾即是。1940年日本佔領北京時期,圓明園內被大量開墾,農民平山填湖,種植水稻。我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去圓明園時,已經是農田一片,只有大水法、海晏堂一帶還能看到幾個孤零零的石柱。

我想,在永遠銘記外國侵略者帶給我們的歷史傷痛之時,圓明園被焚燒後這近百年的持續性毀滅,也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萬牲園往事

不久前,廣西師大出版社送來一部五冊夏元瑜先生的“老蓋仙系列”,是夏先生晚年在臺灣撰寫的關於文史掌故、世態民俗及動物方面的隨筆集。

夏元瑜先生(1909—1995年)祖籍杭州,生於文史世家,是著名史學家夏曾佑的哲嗣。早年負笈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後赴日本留學。三十年代中期以後任北京萬牲園園長,可以說是一位稱職的內行園長。夏先生去臺灣後任過公務員,當過大學教授,做過動物標本,還是臺灣電視臺的“名嘴”,退休後致力於寫作,以幽默著稱,被譽為“老蓋仙”。1993年我去臺灣時本擬拜訪,後因匆忙未果。

說到夏元瑜先生,不由想起萬牲園的舊事。夏先生在《老蓋仙話動物》一書中也曾一麟半爪地涉及一些他在擔任萬牲園園長時的情況,尤其是寫道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萬牲園中的惶恐,乃至於萬牲園飼養員對動物的真摯情感,只可惜關於三四十年代萬牲園的記錄文字太少,誠為遺憾。

北京人俗稱萬牲園為“三貝子花園”,但三貝子是誰卻說不清楚。其實萬牲園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農工商部在原有的樂善園、可園、廣善寺和惠安寺基礎上興辦的“農事試驗場”形成。原旨是培植展示農桑植物,後因端方從德國購置了一批動物,加上各省督撫進貢的珍稀動物,竟有數十種百餘隻,頗具一定規模,於是農事試驗場就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珍禽異獸,二是百卉奇葩,三是農作桑麻。慈禧和光緒都曾親臨參觀。1908年正式對外開放,正門即是我們今天仍然能看到的中西合璧式磚雕結構。入園後參觀動物則要另外購票。民國後主要是展出動物,就稱之為萬牲園了。

萬牲園中仍保留了清代所建的暢觀樓、豳風堂等建築,建造時間已是光緒末年,採取了中西合璧而又以西式為主的形式,是為帝后臨時休息所用。民國後曾一度開放,暢觀樓還賣過西餐,是北京最早的西餐館之一,解放後也曾作為接待少數民族代表團的場所,九十年代中,那裡被北京皇家國際俱樂部租用。記得九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