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宮照烈依舊進行了一整天大規模的屠殺,使徐州軍民銳減了十萬之眾,但是因為元起的書信被及時送到,宇宮照烈權衡再三之後,聽取了元起的勸告,沒有讓屠殺繼續下去,並把元起的書信傳揚徐州各郡,告訴境內的軍民,是元起的這封信救了他們。
至於宇宮照烈為何要把元起的信傳揚四方,用自己的殘忍彰顯元起的仁德,宇宮照烈也是大有深意的,一方面,這樣可以震懾徐州軍士,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命隨時捏在宇宮照烈的手裡,進而對宇宮照烈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牴觸之情;另一方面,宇宮照烈徵集起徐州十三萬老弱,給他們五天的口糧,讓他們北上投奔幽州,這批老弱,在宇宮照烈看來,除了消耗糧食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用途了。在彰顯元起仁德的同時,把這批老弱名正言順的甩給元起,宇宮照烈是想讓這批老弱去消耗元起的糧食,為元起增添負擔呢。
儘管元起窺破了宇宮照烈的用心,但還是在行軍途中下達了命令,讓坐鎮幽州的荀略等人派出人馬去接收這批老弱。和宇宮照烈的看法不同,元起認為每個人都有著他自身的價值。對那些老人而言,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對生活的經驗和感悟,遠遠不是青壯可以比擬的;至於那些弱小的孩子,那可是代表著未來啊,元起沒有理由把未來的青壯拒之門外啊,他們中的一些人,很有可能在日後成長為元起麾下的中堅力量甚至是精兵;還有其中的一些女人,元起可沒有重男輕女的心思,有女人的地方就會有生命,女人是生命的締造者。所以,這十三萬老弱,元起打算全盤接收下來,之後再把他們安置到明州或者通州去,正好這兩個州缺少人口呢。這十三萬無家可歸的漢人,勢必會把通州和明州當做自己的家,和那裡的人們一起,盡心去建設自己的家園,爭取早日讓明州和通州,在經濟上趕上壯漢其他的州。
對元起的命令,荀略執行的也很徹底,立刻讓剛剛返回燕京沒多久的左慈,由陸路去迎接這批難民,同時讓甘靜駕駛三十隻大型樓船沿海路去接應。爭取早一日把這十三萬難民,接回到幽州來。
………………………………
第二百七十一章 經費小風波
經過近一個月的跋涉,元起終於返回了燕京。返回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因為同行的十萬名辛蠻人實在快不起來,因此也就耽誤了大軍前行的速度。直到把這十萬辛蠻人帶到了明州,交給了田豫之後,進軍的速度才快了起來。至於這十萬辛蠻老弱在和他們各自的親人相認的事情,自然也就由田豫去處理了,相信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會讓這十萬辛蠻人和先前被俘虜的七萬辛蠻戰士,更加心甘情願的接受漢人的統治。
返回燕京之後,元起立刻召集麾下文武,擬定對十三萬徐州難民的處理方針。經過一番討論,其中的三萬人被留在燕京,充實燕京的人口資源,其餘的十萬人均分兩部,一部遷居到明州境內生活,一部遷居到通州境內生活。所有的遷徙費用和安家費等等,均由大都督府支出。
徐州難民的事情,在元起的敦促下,很快確定了大體的方針,接下來的落實,元起也一再叮囑政務府,儘快執行,早日給這些難免一個穩定的家園。對此,以諸葛亮為首的政務府眾人一口答應了下來。
在處理好難民的事情後,元起抽身來到後院,向自己的母親母親請安。這是元起每次出征回來必定要做的事情。在母親的房中,錦衣和上官宓陪伴著母親,而孫尚香因為還是在服孝期間,所以沒有出現在母親的身邊。
向母親問安過後,易月在欣喜之餘,也沒有其他的表情了。現在的元起已經是二十一歲的青年了,為國效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在元起長達數年的軍旅生涯中,易月早已從最開始的依依不捨變得有些麻木了。她知道自己的兒子是要做大事的,只要能在每次大戰之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