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數慘遭屠殺,你們還忍心趕他們回去,還有何恢復中原之望耶?”
等等等等
為了那一份名存實亡的和議,高宗皇帝和秦檜已經近乎喪心病狂,聽不進任何不同的意見,哪怕是一些比較溫和客觀的意見。
高宗皇帝把金人給的那份天眷協議當成是護身符,牢牢捏在手裡。一旦遇到什麼驚嚇,就像是鴕鳥一般,把頭埋到沙子裡面,然後當作沒有危險了。
就在高宗皇帝和秦檜還在死死地、沒有下限地堅守著他們的鴕鳥政策之際,金國的完顏兀朮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工作,於是就把備戰工作的進展狀況如實地上報給了熙宗皇帝。
金熙宗給完顏兀朮的回覆是:“……河南中原之地。實惟天所授,天與不取,縱敵長寇,為患滋甚……須興師問罪,盡復疆土。”
金熙宗的這篇出兵詔書寫得引經據典、咬文嚼字、頗有漢人之風。然而通篇文章,全都是強盜邏輯。這就是強者的紅利。
難怪岳飛曾經說過:“犬羊安得有盟信耶!”
在紹興十年的五月,金國悍然撕毀了與南宋簽訂還不滿兩年的天眷協議,由完顏兀朮統率金國四路大軍,合共三十萬兵馬,再度入侵宋朝。
第一路以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率領,進攻陝西;第二路由聶黎孛堇率領,進攻山東;第三路由原偽齊大將李成率領,進攻河南;最後一路則由完顏宗弼親自掛帥,率東平知府孔彥舟、南宋降將酈瓊、宿州前知州趙榮等南下開封。
至於這一次出兵的作戰目的,完顏兀朮在誓師大會上說得非常清晰:“我們現在進可攻,退可守。此次不僅僅要復取河南、陝西,還要直搗江南,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
金國撕毀盟約,出兵進犯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臨安城內。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朝野上下,城內城外,一片的寂靜和漠然。
很明顯,大家對金兵的入侵都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自己犯賤到了這種程度,不招金人來打才顯得更加奇怪!
正因為這樣,大家把眼光全都放在了宰相秦檜的身上。
作為這件事的主事人和始作俑者,秦檜無論如何都該給大家一個交代了吧?
對於這樣一種詭異的氣氛,八面玲瓏的秦檜已經嗅到了濃濃的血腥味;這種感覺,讓他不由自主地打起冷顫來。
是的,秦檜害怕了,
按照宋朝的慣例,當首相者必須是要完美無缺的。
哪怕是極小的瑕疵,比如前一晚喝多了,第二天早朝時稍微失態,都得引咎辭職。何況他這此主導國策失誤,使皇帝蒙羞,讓國家降格。
可問題是,一旦他辭職……那就死定了!
這時候,秦檜腦海裡出現了蔡京在晚年時的悲慘狀況。
根據記載,蔡京晚年被流放嶺南,臨行之時還攜帶著大量的金銀珠寶。可是,從開封到長沙,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原因是在沿途的老百姓憎恨這個鉅貪大惡,不賣給他“食飲之物”。
到了長沙之後,蔡京無處安歇,只能寄住在城南的一座破廟裡,病困交加,飢寒交迫,苦不堪言。
到了這個時候,太師蔡京才真正開始自省:“京失人心,何至於此”。
到了最後,蔡京“腹與背貼”,餓極而死。死後因沒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屍,埋進專門收葬貧病無家者的漏澤園中。
PS:謝謝hans2006大大、vela2003大大的打賞和支援。
第三百四十五章:秦檜渡劫
想到這裡,秦檜突然間感到不寒而慄。
無論如何,他都要緊緊握住手中的權利,不能放任它溜走;一旦讓權利溜走了,他秦檜唯一的下場絕對是身敗名裂,人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