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數人趕來送別,比如趙昭的摯友何昕賢、以及如今在吏部就職的前吏部尚書賀枚的孫子賀崧等等,皆是當年雅風詩會的老友。
除此之外,就只有宗府宗正趙元儼的長子趙弘。
在見到趙昭時,趙弘的表情頗有些尷尬,吞吞吐吐地說道:“弘昭,家父對你的決定極為氣憤,盛怒之下還說要將你在宗譜中除名……你就真的不能留下來麼?”
“二伯那樣說的嗎?”
趙昭忍不住苦笑起來。
不過他也能理解,畢竟他二伯趙元儼,那是一位非常看重趙氏一族以及國家的長輩,自然無法理解他趙昭棄魏國與趙氏一族,前往投奔齊國的行為這位二伯能忍住不派宗衛羽林郎將其抓捕,關到宗府的靜慮室作為懲戒,這已經是高抬貴手了。
苦笑著搖了搖頭,趙昭抬頭看向大梁方向。
彷彿是猜到了趙昭的心思,何昕賢在旁小聲說道:“賢弟是在等陛下麼?依我看,陛下這回恐怕是不會來相送了……”
從旁,賀崧也撇撇嘴說道:“哪有大魏之君相送齊國之臣的道理?”
看得出來,他對趙昭的決定亦頗為不滿。
然而就在此時,忽聽一陣馬蹄之響,眾人定睛一瞧,原來是禁衛軍將領穆青領著一隊禁衛軍匆匆而來。
不會是那位陛下改變主意,欲將趙昭抓捕回去吧?
在眾人猜測之際,只見穆青翻身下馬,從懷中取出一份絹帛遞給趙昭。
趙昭攤開一看,卻見上面只寫著祝齊相一路順風幾個字。
祝齊相……麼?
趙昭搖搖頭自嘲一笑,拱手向諸人告別。
他知道,待今日之後,曾經的兄弟倆,或就將成為敵人。
但他並不後悔,既然當年岳父臨終託孤於他,那麼,他就絕對不能坐視這個國家被楚國所覆滅。
為此,他願意再次做出犧牲。
第141章:興安二年【二合一】
六哥趙昭的離去,固然讓趙弘潤感到非常失望,但其實日子卻依舊照樣過。
興安二年的四月至六月,魏國境內各郡增設了今年的恩科,這次考舉,乃是由禮部右侍郎何昱主持,又一次為魏國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俊傑。
目前魏國的大局勢,前昭武年間所生的人,正逐漸被文德年所生的年輕人所取代,就比如大理寺卿正徐榮,這位老爺子在五月初時,向朝廷上奏乞老,並舉薦了大理寺少卿楊愈接替他的位置。
按照歷來的規矩,作為魏君的趙弘潤在再三挽留之後,最終同意了徐榮的上表,並在朝會中提拔少卿楊愈出任大理寺卿正一職。
記得在此期間,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對工部尚書孟隗等幾人玩笑,說想當年的時候,他們這一代被稱之為朝中的年輕人,日後的頂梁,可如今,他們卻成了朝中年紀最大的一批。
其實不止大梁朝廷,事實上地方官府的官員也陸續出現更替,年邁的官員離職,而由有才能的年輕人頂替其位置,這過程雖然難免讓人感到有些傷感,但相應地,魏國的官府機構也因此變得年輕化,具有拼勁與活力。
七月初時,朝廷出臺了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評標準,今年的政績考評標準是架路與墾田兩塊,簡單地說,就是各地方郡縣境內的道路與田地的情況,將作為該地方官員的政績考評標準達不到朝廷標準的地方縣令將會被撤換。
雖然這條例未免有點硬性指標的嫌疑,但考慮到魏國目前正全力在國內鋪設道路網,少許的弊端,朝廷還是在容忍範圍內的。
當然,這少許的弊端,指的是地方官府為了達到大梁朝廷的硬性指標,在稍稍耽誤其他建設的情況下全力鋪設道路,並非是指弄虛作假,謊報政績。
不過話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