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看錯風水了。誒,前些天又鬧兵災,差點沒要了我這老命啊。”
刑義聽他絮絮叨叨,起行算賬,高興的是因為漢匈聯姻,每年都送一定量的絮繒酒食等給匈奴,漢的銖錢在這裡居然能夠通行,高興不起來的是所帶的銖錢並不能獲得店老闆的肯定,原因是漢朝地諸侯國各自鑄錢,成色越來越不足,他堅決地牴觸這種不太熟悉的硬通貨!
所有的銅板不夠支付這一扇乾肉,看這店鋪也沒什麼來往客人,估計掌櫃的是三月做一單,一單吃三月。不過最後德生還是很高興能用銀子打消了店老闆懷疑的眼光——儘管那塊銀子在長安可以買下整馬車的美酒,不只是一扇臘肉、一罈酒加一個竹勺和一個陶碗。
掌櫃的還一副愛買不買的模樣,說要是用貝幣就可以便宜,因為銀子會被匈奴人徵收走。眾人不知道什麼是貝幣,等到掌櫃的拿出來,刑義和德生不禁啞然失笑——掌櫃手裡拿著的,就是兩枚貝殼。
這兩枚貝殼確實晶瑩剔透,估計經過不少人的愛惜撫摸。刑義心想,這貝殼堅固耐用,便於攜帶,天然的一枚一枚方便計數,在這熔金技術不發達的蠻荒之地,要用金銀交易,還真不容易。這“貝”字的意義和“財”差不多,那麼多與錢有關的字,象貸、貴、貧、賤、貿等等,都是以貝字作為偏旁,看來這貝殼用來做貨幣還真是天然獨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德生和刑義對視一眼,那意思是:“早知道這樣,我們帶幾麻袋貝殼來換金子!”心底卻是想:“你當我們傻啊?幾個貝殼就想蒙我的金子!”原來兩人是吳越海濱人氏,卻是見慣貝殼的。掌櫃的又說道:“這裡偶有各方商旅,大家沒有統一貨幣,如果有西邊的玉石也是可以的,因為可以抵稅賦。”
拿貨物換石頭?玉的價值邢義是明白的,但自討沒有識玉的慧眼,還是免了。臨出門,掌櫃的壓低聲音告訴大家,再往西一定要小心匈奴人。德生不以為然:“匈奴人就能隨便搶人是不?他們不也就是人嗎?”
掌櫃的示意他噤聲:“匈奴人兇惡的很,聽說他們:()絲路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