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國運之戰 小說> 第2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部分 (2 / 5)

一時代,兩人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均有建樹,但兩人對待文化教育的態度卻不盡相同。這個差異導致俄羅斯在隨後二百多年時間裡科學和教育領先於中國。

公元1689年,就是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和英國頒佈《權利法案》的那一年,年僅17歲的彼得,依靠禁衛軍的幫助發動了政變,軟禁了與他發生權利之爭的姐姐和兄長,宣佈親政,世稱彼得一世(1689—1725)。

彼得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的康熙王朝。二人相比有極為相似之處:

彼得17歲親政,康熙16歲掌權。只不過,與康熙相比,彼得執政整整晚20年。康熙於公元1669年除掉鰲拜後執掌朝政,二十年後,彼得軟禁了其兄和姐姐,開始親政。

兩人都銳意進取:康熙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定噶爾丹叛亂;彼得一世學造船、建海軍,攻土耳其、戰瑞典。

兩人都虛心好學,康熙向異族學習,非常用心鑽研和精通漢族文化;彼得虛心向異國學習,曾親自到荷蘭造船廠實習一個月,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

兩人都為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採取了強有力措施。康熙時期,議政王大臣會議和輔政大臣制度逐漸廢除,並逐漸建立完全由皇帝一人決定(無官僚大臣參與)的皇儲制度,中央集權和皇權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彼得一世執政後,為加強皇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公元1708年,他在全俄設立8個省,各省設總督,負責統治地方軍事、政治和稅收大權。這一措施解除了地方大貴族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公元1711年,為加強皇權,彼得下令設政務院,取代原有的大貴族杜馬。政務院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受沙皇委任的監察官領導,這項措施實際上削弱了貴族勢力對沙皇權利的影響。與此同時彼得一世還改革宗教,將教權置於皇權的統治之下,使教會成為服務於沙皇統治的工具。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俄國完成了由等級代表君主制向專制君主制的過度,沙皇成為名副其實的*者。

無疑,彼得和康熙都是政治強人和軍事強人,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都締造了輝煌。彼得被當時的俄國政務院授予“全俄羅斯大帝”稱號,而康熙的執政時間則長達六十年,為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之最。

俄國大臣在給彼得的賀詞中這樣說道:“只是由於您夙夜匪解地操勞和領導,我們,您忠實的奴僕,才從愚昧無知的深淵登上世界光榮的舞臺,因而從空虛走向充實,歸入文明民族之林”。而《清史稿》對康熙的評價是:“聖祖仁孝性成,智勇無錫。早乘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

俄國人對彼得、中國人對康熙的評價雖不乏溢美之詞,但基本上符合歷史事實。當然,如果仔細比較,我們還是會發現彼得和康熙思維的不同,這突出反映在二人對待文化教育的態度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章:中國和世界的時差(21)

彼得對文化教育不僅重視,而且留下很多創新:

公元1703年,俄國第一份正式印刷的報紙——《新聞報》出刊,彼得親自擔任了第一期稿件的選擇和編輯工作。

公元1708年,改革文字,以筆畫簡單方便的世俗字陣代替了舊的教會斯拉夫字型。

公元1714年,在全國各省建立初等算術學校,這是俄國曆史上第一批世俗學校。

公元1718年,建立俄國最早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並且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

公元1725年,建立俄羅斯科學院,下設數學、物理和人文三個學部,以優厚的待遇聘請大批外國學者和科學家。

此外,彼得還倡導建立了俄國第一批公園,第一批公眾劇院。

彼得對文化教育的思維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