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去大明湖看海> 第34章 當家方知柴米油鹽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章 當家方知柴米油鹽貴 (1 / 2)

人事還沒忙完,遼王就得操心柴米油鹽。

老朱很大方,除了吩咐內府給了遼王一大堆王府儀仗和吃穿用度之物,還讓戶部給了他一千兩黃金、十萬兩白銀、一百萬錠寶鈔作為之國費用。

朱植開始心裡樂開了花,覺得老朱對他真是太好了,竟然把大明一半的財政收入都給了自己。

但結合歷史記憶和現實情況,他很快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明朝初期很缺銀子,每年透過採礦或貿易新增的銀兩不過八十萬兩,根本滿足不了國內市場流通的需求。所以大明財富主要以糧食的形式體現。

儘管老朱很樸素,但是國家的財富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擠出來的。有明一代,中央財政收入從來沒有實現財富自由。每年財政收入一直徘徊在三千萬石左右,摺合成銀子大約在一千萬兩上下。

所以老朱發工資主要靠發糧食,又叫?米。年成好的時候,四石米換一兩銀子,年成不好的時候,兩石大米換一兩銀子。

每當遇到天災、國戰、犒賞,還有親王之國,老朱連小米也發不出來了,又?不出銀子來,只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對:發寶鈔。

老朱文盲出身,沒學過貨幣金融理論,盲目照抄蒙元,發行寶鈔,幾十年如一日,僅洪武十八年一年就發行了一千八百萬錠寶鈔,如果再加上最近三年的,已經超過四千萬錠了,相當向市場投放了兩億兩白銀。

到朱天植穿越成朱植的時候,大明的通貨膨脹幾乎達到巔峰。所以他領到的一百萬錠寶鈔的實際購買力還不到九十萬兩白銀,還不如秦晉等幾個王爺最初之國的二十萬錠。

他這次穿越或者投胎,不僅角色有點不好,時機趕得也不是太好!

儘管如此,這也相當大明的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了,把浙江省一年的稅收都搜刮到自己的腰包裡去了。

朱植又和蹇義和張石等人在一起算了一下,發現遼王府錢很多,要花錢的地方更多。

按工部提供的圖紙,僅在廣寧修建遼王宮、擴建廣寧城、修建軍營就得十萬兩現銀往上。

這十萬兩的現金流一下就沒了,如何再擴建其他衛所?而且遼東蠻夷只認真金白銀,誰用紙幣啊?

五百戶工匠拖家帶口到遼東的獎金要五萬錠寶鈔或四多萬多現銀。沒有銀子,誰拖家帶口跟你去遼東喝東北風?

到遼東還得把耕牛準備好,按先期耕田五萬畝算,兩千頭耕牛再加上農具、種子估計又是四、五萬兩銀子。沒有銀子,那怎麼在遼東搞開發呢?

研發神兵利器,那更是燒錢。

兵部研發的水貨三眼花銃,每支報價五十兩。朱植要研發燧發槍,刨去兵部虛報的造價水份,同時提高材料工藝,加大人力成本,前期成本一支還得五十來兩,裝備兩個火槍營一千人,又得五萬兩往上走。

明朝士兵受國力限制,所配的刀槍,材質粗劣、工藝簡單,為歷朝最低,但也要二兩銀子。

朱植想按倭刀工藝裝備一個長槍營、一個倭刀營,估計又得一兩萬兩銀子。

朱植要研發新式戰車,首期裝備四個營四百輛,估計也得兩、三萬兩銀子。朝廷不給戰馬,總不能用兩條退和蒙古人周旋吧?

這戰車平時運送物資、巡邏作戰總不能人推吧,還得買點騾子,八百匹騾子又是一萬多兩銀子出去了。

至於遇到行軍打仗,人馬兵器損耗、賞功恤亡,那開支更是海了去了……

大家越算越感覺錢不夠用。

朱植越算越覺得沒選準穿越的時機。

他只好又跑到各部扯皮,免不了找老朱協調。

老朱也屙不出銀子來啊,好在他屙紙幣屙習慣了。

只見他眼睛一閉,吩咐戶部再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