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霧瀰漫,如一層輕紗,將三江口的江面籠罩得神秘莫測。這霧濃得似化不開的憂愁,又像乳白色的巨幕,把天地都遮蔽起來,數米之外,便難見物影。東吳的軍營中,氣氛卻如這濃霧一般壓抑沉重。
周瑜營帳內,燭火搖曳不定,光影在他冷峻的面容上跳動。他負手而立,身姿雖依舊挺拔,可那眉頭卻緊緊皺起,心中暗忖:“諸葛亮此人,智謀太過驚人,若不除之,必為東吳大患。我且用這造箭之事難他一難,看他如何應對。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哼,便是神仙也難做到。”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似是勝券在握。周瑜本是東吳的大都督,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向自視甚高。在他眼中,諸葛亮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謀士,卻屢屢在眾人面前展現出非凡的智慧,這讓周瑜的心中漸漸滋生出嫉妒的萌芽。他深知諸葛亮若全心輔佐劉備,日後必成東吳的強勁對手,所以,他決定利用這次機會,打壓諸葛亮,最好能讓他在東吳眾人面前威信掃地,永無翻身之日。
魯肅聽聞此事,心急如焚,匆匆趕來見諸葛亮。他額頭上滿是汗珠,眼神中透著擔憂與焦急,腳步匆忙,險些被營帳前的繩索絆倒。見到諸葛亮時,他氣喘吁吁地說道:“孔明先生,公瑾此令,分明是故意刁難,這可如何是好?十日之內,如何能造出十萬支箭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他一心希望孫劉聯盟能夠穩固,共同對抗曹操。他深知諸葛亮對於劉備集團的重要性,也明白周瑜此舉可能會破壞聯盟的和諧。在他的心中,諸葛亮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智者,他不願意看到諸葛亮陷入如此困境,卻又無力直接違抗周瑜的命令,只能前來向諸葛亮通報情況,期望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諸葛亮卻氣定神閒,他坐在榻上,手持羽扇,輕輕搖著,那羽扇的擺動彷彿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能安撫人心。他面帶微笑,眼神深邃而平靜,宛如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不起波瀾。只聽他緩緩說道:“子敬莫急,我自會有辦法。三日之內,便可交差。”諸葛亮心中早有盤算,他夜觀天象,又對曹操的性格和用兵之道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知道,曹操雖兵力強大,但生性多疑,在這大霧瀰漫的天氣裡,必然不敢輕易出兵追擊。而他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向曹操“借”來所需的箭支。這一計策看似冒險,實則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他相信自己的智謀和對局勢的把握,有信心在三日之內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魯肅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嘴巴微張,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被諸葛亮的自信所震懾,一時語塞。他心中暗自疑惑:“孔明先生莫不是在說大話?這怎麼可能做到?”在魯肅看來,十日造十萬支箭已經是天方夜譚,更何況諸葛亮還將期限縮短為三日。他對諸葛亮的話半信半疑,但又隱隱覺得,這位神秘的謀士或許真的有什麼驚人之舉。
兩日轉瞬即逝,江霧愈發濃重,仿若牛乳傾倒在江面上,將一切都淹沒其中。諸葛亮命人準備草船二十隻,船上皆用青布為幔,扎草人千餘個,分佈兩邊。他站在江邊,衣袂隨風飄動,仿若仙人臨世。此時,他心中默默盤算:“曹操生性多疑,大霧之中,必不敢貿然出兵,我只需這般,便可向曹操‘借’得箭來。此乃險招,卻也是妙策,且看今日如何。”諸葛亮親自指揮著士兵們佈置草船,他仔細檢查著每一個草人的位置和固定情況,確保萬無一失。他深知,這一戰不僅關乎他個人的聲譽,更關係到孫劉聯盟的未來。如果能夠成功借到箭,不僅可以解決周瑜的刁難,還能為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增添一份勝算。
一切準備就緒,諸葛亮登上草船,命船隻向曹軍水寨緩緩駛去。那草船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好似一群幽靈在江面上飄蕩。諸葛亮站在船頭,身姿挺拔,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他的心中雖然平靜,但也時刻保持著警惕。他知道,曹操並非等閒之輩,任何一個小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