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部分 (1 / 4)

趙禎想了一會又問:“石學士,人人都說你心腸好,連剛才父皇和大娘娘也誇你。可是假如這大地不是圓的,那麼那幾千個海客不就永遠回不來了?還有即使他們證明了大地是圓的,可這一路路程遙遠,海浪巨大,也會有許多人犧牲。豈不是因為你這句話使許多人送掉了性命?”

石堅差點氣死,他心想這個小毛孩怎那麼難侍候?

ps:有關仁宗少年時智力。天禧二年八月。有殿侍張迪者,春坊祗候,太子不欲其名與賓客同,改名克一。迪奏其事,帝喜,以告輔臣。(此時是李迪任賓客,趙禎才虛歲九歲,週歲七歲)四年七月。初,寇準罷,帝欲相迪,迪固辭,於是又以屬迪。有頃,皇太子出拜帝前曰:“陛下用賓客為相,敢以謝。”帝顧謂迪曰:“尚可辭邪?”(也就是在本書現在後面三個月)

還有我都說了那麼多,還有人懷疑航海可能性,不要小瞧了我們老祖宗。且看下面資料:《諸蕃志》所載一些主要航線:

(一)由泉州港啟航,經萬里石塘(今西沙群島),順風20餘日可達占城(今越南南方)。

(二)由泉州入海,經萬里石塘(今西沙群島)、真臘(今柬埔寨)、凌牙門,而後至三佛齊(今印尼蘇門答臘東部)、闍婆(今印尼爪哇)。於泉州為丙乙方,率以冬月發船,蓋借北風之便,順風晝夜行,月餘可到。渤泥在泉州之東南,去闍婆45日程,去三佛齊40日程,去占城(今越南南方)、麻逸(今菲律賓岷多洛島)各30日程。皆以順風為利。

(三)大食(古阿拉伯帝國,都城在巴格達)在泉州之北,去泉州最遠,蕃舶難於直達。泉州發船40餘日,至蘭裡(今亞齊)博易住冬,次年再發,順風60餘日方至其國。

(四)由泉州港出航,經南海三佛齊(今印尼蘇門答臘東部)、故臨(今印尼西南部),至波斯灣,由此經阿拉伯海岸西南行,可達弼琶囉(今索馬利亞東部)、層拔(今伊拉克東南部)等地。單程順風需160日,往還一趟約需兩年。

(五)自泉州出發,經廣州、占城(今越南南方)、渤泥至麻逸(今菲律賓岷多洛島);或自泉州出發,經澎湖、琉球(指今臺灣),至麻逸(後一條是小石叫他們走的路線)。這是往菲律賓的兩條航線。

(六)自泉州沿東海北上,經明州至高麗(今朝鮮半島)。若再橫渡朝鮮半島南端海面,便可達日本。

建炎二年至紹興四年(1128一1134年)的七年間;泉州市舶所得稅金,總數達二百萬緡(一緡等於一千錢)。“諸蕃有黑白二種,皆居泉州號蕃人巷”(祝穆《方輿勝覽》卷一二《泉州事要》)。“蕃人巷”街區隨著蕃商“住唐”人數的遞增,溢位鎮南門,向東迤邐於近郊的法石港。沿江上下,十里繁華。在“蕃人巷”內外,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基督教、佛教等到廟宇林立,蕃商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一旦病歿,則又可以其本國習尚舉行葬禮,建築墳墓。高宗·紹興末年,蕃商又捐資在城外東郊興建公墓。南宋·趙汝適《諸番志·大食國》載:“有番商日施那煒,大食人也,僑居泉州,輕財樂施,作叢冢於城外之東南隅,以掩胡賈之遺骸。”

這可不是小弟胡亂說的,印度洋、南海風浪比太平洋小?或者它們比西湖更風平浪靜,高興起來一葉小舟泛南海,一直泛到印度尼西亞都沒事?!呵呵。況且小弟借小石之口叫他們避開了夏天。再看看地圖,從泉州七繞八繞到索馬利亞有多遠?還能比到南美更遠?要知道他們找出這航線連海圖也沒有。麥哲倫,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