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3部分 (1 / 4)

�礎�

除了這些工程外。因為去年一整年宋朝沒有任何稅收,百姓得到了休生養息,手裡有了餘錢,開始消費。這進一步帶動了經濟發展。耶律壽蓉一路走來,現在宋朝給她的感覺就象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朝氣蓬勃。最簡單一個例子。以前她來個宋朝,還來過好幾次,也感覺到百姓的變化。

但第一次來宋朝時。除了少數人家外,大多數人家居住的還是茅草棚子。後來每來一次。房屋便發生變化。到現在滿眼看去,三分之二的人家都住上了瓦房,一半人家都開始住上磚牆瓦房。一棟棟的紅磚青瓦屋,隱藏在鵝黃淡綠間,就象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宋朝在翻天了。

耶律煮蓉又想到契丹的暮氣霄靂,儘管這一次前來。她是下定決心不會過問政事小可心裡面卻一片黯然神傷。

快到四月的時候。石堅終於修完了《易經》。但這也是修完,並沒有定稿。自從他將這本《易經》解注透過報紙的方式,釋出出去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當然叫好聲一遍,畢竟這時候他還是小心翼翼地,儘量從原稿的意思入手,不改變《易經》的本義。但也有許多反對聲,主要後來面世的《易經》,是孔子的修訂版。

其實準確的說法,三皇五帝太過久遠,就是石堅穿越前,也沒有辦法考證確有其人。真正有歷史記載的還要從周厲王國人暴動時開始,也就是說伏羲與周文王修《易經》這說法,都不一定準確。

而現在留傳下來的《易經》,則是孔子晚年時修訂的。史記這件事用了四個字述而不作。也就是去蕪存精,史學家對此十分稱子自己也說過此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彰。”《論語述而第七》意思是我崇尚古聖賢的道德文章、精神追求,這種做法我自以為與老彭相似吧。

這段時間裡孔子不但是修訂《周易》,還有其他幾本書:《詩經》、《尚書》、《樂》、《周禮》、《春秋》。這六本書也就是前人所說的六經小隻是後來讓朱熹一改成了四書五經,去《樂》。增加了《論語》、《孟子》,又從《周禮》中編訂出禮記二,從中抽出兩篇,成了單本中庸江、大學。

對於這幾本書孔子的態度也不一。對於詩江書,孔子大量刪減。因為詩是從民間流傳下來的,有許多俚語俗歌。而書二因為年代久遠,有許多也是後人編篡偽造的。所以讓孔子大量刪節掉了。而《禮》《樂》因為時間推移,標準不一。所以孔子重新制訂。

春秋江態度又不一樣,因為基本上是同代人書寫。孔子只是修訂了一下。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贊《周易》小弘“教育。”大功告成而欣然離世。

但儘管孔子自己與別產、皆說,他修六經述而不作,可經過孔子這麼一弄,六經的含義就徹底發生了變化。最通俗的一個例子,不要說文言文中,增減一個字,就是一個標羔符號,含義都是兩樣。

經孔子這一修訂。春秋江成了講禮的聖書。至於詩、書江、樂二、禮更不用說了。而易經孔子更是貫通了自己的一些註釋,比如每一文下面的註解。基本上大多數是孔夫子自己的觀點。

對於孔夫子對中國文化上的貢獻,石堅不敢否定。但六經基本上偏離了原作者的本義。可易經究竟是誰寫的,無法斷定,也許是中國人對事物的客觀認識。然後流傳下來,再經過許多人改善,才流傳到孔子手上,也就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大成。可這件事在沒有得到準確的考古證據,都無法斷言。

當然,石堅不會冒然說易經江不是伏羲與文王所寫,儘管他也用了一些曖昧的語言。說了上古之事,因為遙遠不可信。

石堅也讚揚了孔子的態度與言論。這也是他的本心,不佩服不行,想想孔夫子在春秋時修六經的那麼環境與條件,簡直就象石堅前世可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