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6部分 (3 / 5)

真正有發言權的是呂布。

有些大家族家主在天子宴席後就直接去了呂布的將軍府拜見呂布,討論進一步深度合作的問題,當然還有很多家族執迷不悟,還是一心想跟呂布為敵,等待他們的將是極端悲慘的下場。

除了這十八個職位以外,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職位要向所有世家招聘。

那個職位便是大長秋,宣達皇后旨意,管理宮中事宜,為皇后近侍官首領,原來都是由宦官擔任,然而經歷了十常侍之亂,呂布和盧植都強烈不同意太后繼續招納宦官。…;

呂布覺得太監的存在對國家添亂大過貢獻,又是摧殘人性,他也不想老是面對那些陰慘慘的陰陽人,就乘著十常侍之亂的機會徹底廢除宦官制度。

宦官制度是古時帝王掌握全國絕對權力之後,想要“擁有”且“獨佔”多位妻妾所衍生出來的制度。妻妾一多,就有生活起居所必需要顧及的僕傭人力的問題,如果讓宮女來管理這些雜役,有時會增加後宮中的問題,且古代認為女性體力較弱,較難做粗活,因此最好是由不全或去勢的男性來去處理,於是才有去勢的男性作為宦官的制度產生。東歐的拜占庭帝國以及後來的鄂圖曼帝國也有宦官制度,並且也曾有多位位高權重的宦官左右宮廷政局。但是在西歐,就不太流行宦官的制度了,中世紀很多國家有弄臣、有供王公貴族曲樂的遊唱詩人,但就是沒有宦官,宦官算是東方帝王**制度下的產物。

呂布並不認為古代一個國家非要有宦官,沒有宦官的國度,宮廷也依然能夠維繫的很好。宦官的存在也與一個國家的強與弱沒有絕對關係,有宦官也只不過便於帝王搞所謂的後宮佳麗三千人這類的私心罷了。君王沉溺女人,國家又怎能夠強盛?少一些後宮爭寵,也少一些精力用在無謂的地方。法國宮廷光是孟德斯潘夫人和曼特農夫人這類的情婦之爭就已夠攪得天翻地覆了。中國如果在更早的秦代就廢除宦官,沒趙高,沒十常侍,這個國家可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十常侍原來把持了所有宮中事宜,還掌握了部分宮外的權力,呂布跟其他輔臣、太后商議後,把宮外的權力分給內閣,宮內的則有太后、皇后、公主執掌的女官們負責,不再蓄養宦官,如果嫌棄女人力氣弱,幹不動重活,完全可以在徵召宮女之時就徵召那些力氣大的女性。

第193章 少帝遇刺

這一次,面向這些世家,甄選的不是普通宮女,而是女官,女官以大長秋為首,把原來十常侍負責的大部分都包攬過來,呂布想讓那些世家的才女們入宮做女官,資歷深一些的便有機會做大長秋。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到百度搜索:小说网

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以後,許多世家家主一臉凝重,雖然常有女子甄選入宮並由宮女升到女官,但那些選入宮中的宮女本身就是從寒庶家庭裡選出來的,這些世家的女兒們則是留作嫁給其他世家子弟進行世家聯姻聯盟鞏固的,根本不可能進宮去服侍人,雖然服侍的是皇室人員。

針對這些世家家主的顧慮,太后何蓮輕啟朱唇:“宮中女官不重美色,只重才能,是管理宮女,服務本宮、皇后、公主的,女官跟嬪妃是有區別的,若非女官本人以及家人同意,皇上以及以後的皇室男子都不能強迫女官。因為女官取代的是原來宦官的位置,可以稱為內官,與朝廷上的外官內外有別,但也可以套用外廷的官職設定,最高女官便是大長秋,官比尚書令;其次是女尚書,然後是女侍郎,然後是普通宮女。”

呂布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