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7部分 (1 / 4)

許多人提及出身,所說的話,可以用兩句俗語來概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

這兩點,在某些人眼裡是顛婆不倒的真理。但在本公看來,是大錯特錯。

它的錯誤在於。認為家庭的影響超過外界的影響,看不到外面的影響的關鍵與決定性作用,說穿了,它只承認父輩的影響,認為父輩的影響超過了一切。

真正深入地觀察名垂青史的大人物的成長曆程,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外界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家庭影響,家庭影響服從外界的影響。

從孩子一出世就受到了兩種影響,稍一懂事就步入學堂大門,老師的話比父母的話更有權威性,集體受教育比單獨受教育共鳴性更強,在學堂的時間比在家時間更長,稍大一點,開始工作了,上司的影響,同事的影響,朋友的影響,書籍的影響,以及藝術的宣傳、習俗的薰染、工作的陶冶等等,都會給一個人以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外界影響,統稱社會影響,這都是家庭影響無法抗衡的。

即使是家庭影響,也是社會影響的一部份,一個人家庭影響的好壞,不能一貫地以父親如何而定。父親是學識淵博的達官貴人,子女卻流於放任,有時更糟糕。父母行得正做得端,教育方法如果簡單生硬,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同樣,父親不是什麼學識淵博的達官貴人,家庭影響未必一定不好,我們大漢的開國元勳布衣將相都是明證。總之,一個人的家庭影響是好是壞,是不能只以出身判定的,出身只是家庭影響的參考。

有一句詩寫得很好,本公有必要跟諸位分享一下,“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你們都是受孔孟之道儒家思想薰陶的,因為我們成功地執行了全民教化的政策,使得所有民眾,無論是農夫,還是商賈,甚至是奴隸,都接受了孔孟之道的教化,你們敢否定孔孟之道的教化之功嗎?你們真的相信孔孟之道是無比正確的嗎?你們真的相信孔孟之道在教化民眾上是戰無不勝的嗎?那麼你們就不應該認為父輩的影響比一切都強大,至少一個貴族之後若不好好讀書,根本無法跟一個認真讀書的農夫之子相提並論。

出身是死的,表現是活的,出身是家庭影響的一個因素,家庭影響是表現的一個因素,而且是一個次要的因素,社會影響才是表現的主要因素。而表現好的,影響就好;表現不好的,影響就不好,這和出身毫無牽涉連。

千里馬常有,但伯樂不常有。一般人相馬,總是根據母馬、外形、產地、價錢來判斷馬的好壞,偏忘記了讓馬跑一跑,試一試,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這樣就分不出哪一匹馬是千里馬。

現在有些人不正是這樣嗎?他們只是著眼於出身,恰恰忘了真正可以做為人才根據的表現,久而久之,不但糟踏了千里馬,就連普通馬也要變成“劣馬”了。

我們必須要擺正出身與表現的位置,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授予爵位、官職,出身不是標準,只有表現才是唯一的標準。

你們真的認為出身好,表現就好,儘可以表現上超過出身不好的人?大錯特錯,只有表現糟糕的人才會扯起出身這面大旗當虎皮,拿父親的老臉到處要人買賬。出身這東西只能算是參考,只要把一個青年才俊的現實表現瞭解清楚了,出身之類的玩意就連參考的價值也沒有了。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老爹英雄兒好漢,老爹反動兒混蛋。”若是按照這兩個俗語活著,高祖做秦朝的亭長,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尚為農民,樊噲尚為屠狗者,周勃尚為織薄曲吹簫者,灌嬰尚為販繒者,婁敬尚為戍卒,蕭何、曹參尚為小吏,我們大漢帝國恐怕永遠不可能矗立起來,我們還活在暴秦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