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崛起1-6> 第17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部分 (3 / 5)

引起什麼重視。林大鑫也只好悶頭努力練兵,同時不時的關注朝鮮的情況。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碾壓了清朝權貴們自以為的太平盛世,戰爭的導火索終於來了。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清政府乞援。而日本認為發動戰爭的時機已至,向清廷表示“貴政府何不速代韓戡?……我政府必無他意”,意思是告訴清政府,讓清政府來平息東學黨起義,日本不會插手,誘使清政府出兵朝鮮。

清政府沒有識破這是日本的陰謀,於是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精銳2000人於6月6日左右在朝鮮牙山登陸,在此安營紮寨,準備鎮壓起義,同時根據1885年中日天津條約通知日本,我們大清派兵了!

6月25日,原定計劃的第三批清軍在牙山登陸,駐朝鮮的清軍總數達到近2500人。這些士兵都是淮軍精銳,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面對朝鮮戰鬥力很弱的起義軍,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總兵聶士成卻十分有把握戰而勝之。

但是沒有想到還沒有等到淮軍精銳部隊在朝鮮發威,朝鮮政府和起義軍達成了全州和議,雙方講和了!清朝的淮軍精銳部隊未經戰鬥,朝鮮起義就平息下去了。

在朝鮮向清朝乞援的同時,日本透過其駐朝鮮的公使館,探知清廷將要出兵朝鮮的訊息後,這個日本高層欣喜若狂。此刻伊藤博文內閣正面臨議會的不信任案彈劾,得到此訊息後,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全力著手挑起戰爭。

伊藤博文面見日本明治天皇說道:“天皇,現在朝鮮向清朝求援,清朝出兵朝鮮正是我們大日本的機會!我們已經為和清朝的戰爭準備了這麼久,這次清朝出兵日本,我們正好可以找藉口與大清開戰!”

明治天皇考慮一下說道:“朕在繼位之處就與百官諸侯相誓,意欲繼承列祖偉業!不問一身艱難,親營四方,安撫汝等億兆,開拓萬里海疆,布國威於四方!伊藤君,現在是時候了!”

1894年6月2日,伊藤內閣決議出兵朝鮮。

6月5日,日本立即設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

6月9日,日本派先遣隊400多人,在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的率領下,以“濟物浦條約”規定之日本有權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進入朝鮮首都漢城,同時又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知照中方,其後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進駐漢城。在日軍先遣隊出發前,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就授權大鳥挑起釁端,找尋藉口發動和清朝的戰爭。

全州和議達成以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撤兵,於是大鳥圭介開始和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進行撤兵談判。大鳥雖然口頭上答應袁世凱撤兵,甚至就要達成書面協議,但是日本發動戰爭的決心已定,不可能同意撤兵。

日本開始不斷增兵,6月16日大島義昌少將率領混成旅團第一批部隊在仁川登陸,到6月28日混成旅團第二批部隊登陸,侵朝日軍達到8000餘人,比起駐朝清軍已佔絕對優勢。

得知日本在繼續向朝鮮增兵,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就向李鴻章建議迅速撤兵,這樣便使日本在朝軍隊陷於孤立,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也會自動撤軍。

但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則一直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鮮增援軍隊,又沒有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由清軍先撤兵,一味寄希望於美、英、俄等歐美列強調停,讓日本和大清同時撤兵。清朝和日本就在列強的調停下,開始了撤兵的談判。

到了1894年7月期間,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愈發明顯,中國國內輿論和清軍駐朝將領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而歐美列強明顯偏向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