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9部分 (2 / 4)

起把死忠於東川王的部分將領全部擒拿,只等高句麗民眾散去之後,立刻開刀問斬。至於其他的將士,元起則是以國士之禮對待,保留了他們的官職和財產,對他們淳淳教導了一番,讓他們以後盡心盡力為百姓做事之後,就放他們去和家人團聚了。

第二天,東川王被五花大綁押上了丸都城內的廣場,諸葛亮拿出告示,宣讀了東川王的十大惡行之後,由高句麗本地將士,將東川王斬殺當場。諸葛亮宣讀的十大罪狀,是他聽取了眾多的高句麗本地居民的傾訴之後,連夜整理出來的,其中每一條都是死罪。

隨著東川王人頭落地,其對高句麗殘暴的統治宣告終結。高句麗人,將要迎來另一個全新的時代。大量高句麗子民竟然湧上街頭,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元起厚待高句麗子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子民一樣平等對待,不把他們當做奴隸,並把先進的耕種之法交給他們,還把他們從東川王的殘暴統治下解救出來,讓廣大的高句麗民眾對元起心生感激。於是,當元起大軍在丸都休整了兩天,決定繼續揮軍北上,前去平定扶余的時候,許多高句麗將士自告奮勇,願意隨同元起一起出徵。還有很多百姓,紛紛拿出家中不多的食物錢糧,擁擠在丸都城的廣場上,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援著元起的北伐。

這一狀況,是元起和諸葛亮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他們根本就想不到,竟然會得到高句麗子民如此強烈的擁護和愛戴。高句麗人民的反應,也解除了元起和諸葛亮心中的一大隱患。他倆這幾天一直在商量,要不要在高句麗留下足夠燕軍駐守,不留,怕高句麗人日後復反;留,又怕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而且元起只帶來了一萬五千人,留的多與少,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對扶余的戰鬥。

現在,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元起決定,只留下兩個主持大局之人,穩定高句麗的局勢。

………………………………

第二百零四章 反間計

最終,元起和諸葛亮商議過後,決定把張龍和鄧芝留下來,負責穩定高句麗的局勢,對境內各種事項進行整頓。張龍一戰揚名,在高句麗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鄧芝政能出眾,謀略過人,無論治政、治軍都是一把好手,讓他們兩人聯手治理高句麗,必然會讓高句麗在短期內迸發出活力,併成為元起大軍的堅固後盾。

至於高句麗軍民的意願,元起也做出了相應的決定。首先,對於自發的奉上錢糧的普通百姓,元起嚴令軍士,不許拿取他們手中的一針一線,違令者嚴懲不貸;其次,那些拿起武器,自願跟隨元起北上征討扶余的將士,元起也對他們進行了嘉獎和安撫,把其中大部分人都遣散,讓他們留下來協同張龍、鄧芝鎮守丸都,只挑選出五千精銳隨軍北上。

整頓完畢之後,元起一刻也不肯再耽擱,立刻踏上了征程。平定高句麗,已經用去了十幾天的時間,元起在此後有限的一個半月之內,還要相繼平定扶余、擊敗東部鮮卑,留給他的時間相當的緊迫。

扶余比高句麗建立的時間還要長久,地域還要遼闊,很早之前,扶余人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並向元氏稱臣,數百年來,對元氏帝國恭敬有加,並且得到了穩定且快速的發展,成為北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權。直到近幾十年來,因為內戰不休,奸佞當道,國力衰弱,扶余當代國主阿猛兒趁機斷絕了和元氏帝國的往來,不再以屬國自居,而是勾結遼東太守公孫度,霸佔著北疆大量肥沃的土地,隱隱有自稱一霸的趨勢。

與高句麗不同,扶余人崇尚的是武力,想要征服扶余,根本就不可能像征服高句麗那樣,僅僅憑藉神蹟這些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想要讓扶余人臣服,必須依靠武力,把扶余人打疼了、打怕了,他們才會產生畏懼,才會乖乖的聽話。

對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