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道,“公舉,永邦,我有事與你們說,且隨我來。”
待三人都出去後,諸葛亮這才看著馮永,開口問道,“你久在南鄉,南鄉沿漢水下去不遠,就是孟達所在的新城,可曾探過此水路?”
看來果然還是要與孟達通訊。
馮永對諸葛亮的態度倒也在意料之中,蔣琬是個懂諸葛亮心思的,把費詩拉出去,可以避免他的尷尬。
同時也避免了新降的李鴻聽到過多的機密。
“回丞相,這個事情,永自然是有過考慮的。”
當初在南鄉縣搞牧場,搞毛坊工坊,馮永當然考慮過下游的孟達的威脅。
但從新城到漢中,本就是逆水而行,困難何其多也?
曹真後來也曾派司馬懿想要這麼做,但司馬懿至死也沒能到漢中走一圈。
更何況孟達這種政治投機分子?他敢給曹魏這麼賣命?
當然,世事沒有絕對,總有萬一。
所以南鄉縣自然對這條通往曹魏之地的水路做過調查,調查的人是南鄉縣縣尉黃崇。
縣尉者,掌縣中軍事。
“當時調查南鄉縣漢水的是黃崇,他曾多次詢問過當地的鄉老,還親自勘探過水路,若是丞相想知道詳情,可招他來詢問。”
諸葛亮聽了,似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馮永,“你們還當真專門查詢過這條水路?”
馮永一笑,“此事還是黃崇提起的呢,他年紀雖小,但確實腹有軍略。”
聽馮永這麼一提,諸葛亮倒是想起了馬謖從漢:自馮永帶著一部分人離開漢中,黃崇在南鄉縣整訓士卒,頗有章法。
聽說黃崇還率人在漢水邊上挑險要之地,築起能駐紮百人的塢堡。
南鄉縣縣丞羅蒙也曾問起其目的,黃崇解釋說是為了防範新城曹賊突然來襲,在險要之處駐兵,不但能提早發現示警,還能扼守險處,不讓其上岸。
其能如此。
馮永言其腹有軍略,果不為虛。
想起趙廣驍勇,王訓謹慎,李遺機巧,還有他所推薦的王平、柳隱,皆是在此次平定南中的征戰中立下大功,諸葛亮又不禁深深地看了一眼馮永。
“丞相當真要與那孟達通訊?”
馮永終是忍不住地問了一句。
“怎麼?你有異議?”
諸葛亮問道。
馮永搖搖頭,“孟達乃是反覆小人,費從事說的沒錯。但小人也有小人的用處,丞相曾說過,北伐需待北方有變。”
“若是孟達反叛之事鬧得夠大,能給曹賊造成麻煩那就是最好不過。就算是不行,與大漢也沒損失。所以一封書信的事,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諸葛亮臉色一鬆,嘆氣笑道,“公舉耿直,當為君子,卻不知變通,若是他能像你這般,何至於鬱郁不得志?”
說起費詩,馮永倒有些好奇地問道,“丞相,我記得費公公舉前些年不是受先帝所派,去荊州給關君侯授爵麼?怎麼如今淪落到永昌郡從事的地步了?”
想到費詩取了這麼一個字,馮永總覺得有些說不出口。
公舉?
舉高高?
“關你何事?”
諸葛亮卻是不願多說,“沒事別問這個。”
然後再想起馮永剛才提到了北伐,諸葛亮馬上就有些警惕地看著他,“北伐之事,是誰與你說的?”
“我自己想的啊。”
馮永一臉的坦然。
“丞相的隆中對,永早就背下來了。又云,攘外必先安內,丞相一定要親率大軍南征,一是要安撫南夷,二也是為了練兵吧?”
“如今南方已定,士卒得到鍛鍊,大漢糧食又不缺,就看兵甲何時能足。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