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仙俠小說>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第0736 聯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736 聯手 (1 / 4)

錦城朝堂議論紛紛,諸公皆覺得應當斷絕與東吳的關係,以明正義。

坐在皇位上的阿斗也有些搖擺不定。

這幾年來,大漢休養生息的同時,又平定了南方叛亂。

比起剛即位時,國力已經日漸強盛,百姓徭役雖略嫌繁多,但家家戶戶一年到頭卻能果腹,再不用捱餓。

如今天下,百姓能不用捱餓,官府又能公正廉明,依法行事,讓世家大族不敢肆意巧取豪奪,除了大漢,還有何處?

更別說漢中和越兩地,還專門開了學堂,讓黔首蒼頭的孩子也有機會入學。

單單就拿這個事出來說,這可是唯有明君聖主在世,文教興盛,才會發生的事情。

故大漢百姓少有怨言者。

再加上隴右大捷,極大地振奮了大漢士吏民心。

在這種情況下,“以大漢之力,未必不能討賊,又何須乞於東吳”的言論,確實讓很多人覺得在理。

在這等議論風氣下,即便是老實娃子阿斗,亦有些膨脹起來:諸公皆是這般說,想必不會錯了。

明君聖主嘛,確實是要注意聽諸公的意見。

當然,最主要的是聽相父的意見。

只是這等大事,相父又遠在漢中,所以此時只能是先讓朝廷的諸公朝議一番。

然後再把朝議結果送到漢中讓相父過目,讓相父也知道朝中諸公的意見究竟是怎麼樣。

誰知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上了一本駁斷絕與吳盟約疏。

“今議者鹹言孫權志在鼎足,不欲北進,此言似是而非,實是矇蔽陛下也。何也?

東吳非不欲北進,實乃智力不及,故唯憑江自保。昔孫權挾赤壁之勝,北攻合肥而不克。

建安二十年,孫權與先帝議和平分荊州後,又親領大軍伐合肥,反被魏將張遼領八百騎而破之。

至建興四年,賊首曹丕死,孫權再趁機領軍攻江夏不克,無功而返。故此所謂智力不足越江也,非不欲上北岸。

昔先帝欲北拒曹賊,又欲東吞孫權,最後遺恨永安。夷陵之恥,猶在歷歷在目。

陛下文資武略,比之先帝何?而今大漢文武,可當先帝麾下謀臣武將否?

若不及,何可言斷絕漢吳之好?故臣以為,此時不宜明孫權僭越之罪。”

阿斗覽畢,心頭一驚,頭上如同一盆冷水澆下,才剛剛膨脹了一下的心思就突然涼了下來。

想想先帝,何等雄才,又有眾多謀臣勇將,尚有永安之遺恨,況復自己?

只是看到這奏章的主人名字,阿斗又禁不住有些皺眉:“李平?”

原江州都督、名義上統中外軍事的中都護李平終於回到了錦城,並且改名李平,上了一道奏疏,反對大部分人所提出的絕吳之盟。

李平這個奏章一送上去,頓時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朝中袞袞諸公,未必不知道斷絕與東吳盟約的壞處。

但政治正確是永遠的正確,路線的正確有時未必是正確。

反正高喊反對東吳稱帝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更何況路線還有可能是正確的?

所以大夥怎麼選擇,簡直就是自然而然,沒看到丞相府的留府長史和參軍都沒有說話?

倒是李平,敢第一個說出這等話來,當真是令人側目。

只聽得有人冷笑一聲:“孫權稱帝,若是大漢斥其僭越,中都護不正好繼續留在江州都督軍事,以免東吳移師向西?”

反正丞相欲取消江州都督也不是什麼秘密的事,只不過李平一直拖延留在江州,故這才遲遲未能完成。

這種做法,自然讓朝中不少人忿忿不平。

再加上對大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