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郎縣?”
馮永和關姬對視一眼,這不正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對,堂郎縣。堂郎縣西靠越嶲,南接味縣,那雍闓曾盤踞於此,由是堂郎縣百姓流離,土地因此久廢不耕。若是馮郎君有意,只要在那裡重新開出莊園,想必會省下不少力氣。”
熟地重新耕作,當然要省不少力氣,只要把雜草一除,再加上八牛犁或者曲轅犁來個深翻,基本就差不多了。
當然,如果再講究一些,可以先種一季菉豆。
但甘蔗這種東西,本就是長得高大,只要有底肥,前期細心照顧一些,等它們長高起來,底下基本就沒什麼陽光了,雜草長得要比種其他農作物的田地稀疏得多。
到時候讓人再清除一下,不是什麼大問題。
所以不種菉豆直接種甘蔗,也是可以的。
而且堂郎縣南部正好是五尺道經過的地方,交通也算是方便。
但關鍵就在於,既然堂郎縣這麼一塊大肥肉,為什麼朱提郡的眾官員都視而不見,直接拱手讓給了自己?
難道朱提郡的官員都是安貧樂道之輩?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一郡之地的官員裡,可能會有那麼一個兩個三個會臨官忘家,舍小家為大家。
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小家為先。
如果朱提郡全郡的官員當真都能做到“臨官忘家”,馮永就敢去錦城牆頭直播如何用旗杆上吊自殺。
看看漢中就明白了,大漢的勳貴為了能多開點地,連民團這種披了一層外衣的捕奴隊都能整出來,還有什麼是他們所不敢的?
跟著先帝拼死拼活,為的不就是謀一份從龍之功?
有了從龍之功以後呢?
還不是為了能有一份傳下去的家業,最好傳子傳孫傳個千秋萬代不斷絕?
家國家國,當然是先家後國。
先國後家的也不是沒有,但很少,所以才會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
先家後國才是主流,越是歷史悠久的世家,這種觀念越是牢固。
所以大漢才會在世家的冷漠旁觀中,甚至在世家的推波助瀾中轟然倒下。
到了世家當權的西晉,他們甚至會為了自己的爭權奪利,主動肢解國家,喜迎胡人入主中原。
至於治下的兩腳牲畜們會遭到什麼樣的命運,那關他們屁事兩腳羊不還一樣是牲畜嗎?
雖然朱提郡的官員不至於做出超出底線的事,但若要說他們所有人都節操滿滿,面對著這麼一塊大肥肉而毫不動心,誰信?
“這是張郡丞的意思?”
馮永有些不相信地問道。
“對。”
句扶點頭。
“那不知張郡丞有什麼要求?”
“堂郎縣內有些叛軍殘餘,還收攏了不少生僚,嘯聚山林中,委實讓人頭疼,故張郡丞想請馮郎君援手一二。”
“待堂郎縣安定以後,縣內的熟地馮郎君可復墾一半。”
幫忙把堂郎縣內的叛軍殘餘清掃乾淨,就能得到縣內的一半熟地?
不要懷疑張表有沒有能力做出這樣的事來。
在馮永看來這才是正常的官員表現。
摞荒的熟地,難道就不是荒地了?
在本縣的戶薄上寫個平定堂郎縣後某某人開荒多少畝地,那還不是簡單至極的事?有本事你也去開啊!
而且根本不用擔心有後遺症。
戰亂之後的重建工作,本就要鼓勵的。現在本郡丞想盡辦法讓人過來複墾,有錯嗎?有錯嗎?
就算是到了丞相面前,張郡丞也敢拍著胸脯說他沒錯。
只是馮永深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