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啊。
又寫了幾篇世人傳誦的文章之類。
小至嫡長子阿蟲認了多少個字啊,已經開始學自家大人的學問啦。
至於嫡長女雙雙學了多少武藝,經常暴力打哭阿蟲什麼的,就先不要提了,免得祖宗生氣。
不過馮關氏已經讓她努力地學女紅了,就是暫時沒學會,等學會了再向祖宗們彙報。
扒著門框往裡面望的張小四,看到裡頭的人都是垂首肅手,沒人往後瞧她。
她咬了咬下唇,悄悄地伸出腳尖,跨過祠堂門檻,往祠堂的地面探去。
前頭的馮君侯已經唸完了禱文,開始點燃燒掉。
然後領著全家匍匐祭拜,求祖宗們保佑馮家繼續興旺下去,最後再給祖宗們敬酒
祭拜完了祖宗,還得祭拜五家神。
所謂五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土地。
關姬轉過身,正好與張小四無辜的雙眼對上:
“還愣著做什麼?過來抱孩子。”
“哦。”
張小四屁顛屁顛地跑過去,再次從關姬懷裡接過阿順。
拜五神張小四就不用偷偷跟在後面拜了,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在關大將軍身邊。
連阿梅和李小三都得站她的後面。
倒是雙雙,拉著馮刺史的手,指著鹿頭一直在叫喚:“鹿,鹿,鹿”
看到關大將軍鳳眼一挑,馮刺史連忙咳了一聲,急忙間尋了一個話題,轉移關大將軍的注意力:
“細君,這個鹿頭好生奇怪,是誰送過來的?”
祭祀的大節日,關姬自然也不好呵斥自己的大女兒,聽到馮刺史這麼問,她隨口答了一句:
“哦,是禿髮闐立昨天親自送來的。妾看著那鹿的模樣,確實與往日裡不大一樣。”
張小四湊過去,贊同道:
“確實不大一樣,這鹿角,可不得讓姊夫吃好久?”
臥槽!
你什麼意思?
老夫已經到了需要用鹿茸補身子的時候了嗎?
再說了,眼前這鹿角和補身子用的鹿茸,能是一回事?
漢代的華夏大地,遍地都是野生動物。
尤其以鹿為多。
南方那邊,最多的就是麋鹿,也就是後世有名的“四不像”。
不說遍地都是吧,至少也能說人煙稀少的地方,隨處可見。
想想看,最多不過三千萬的人口,散佈在整個華夏大地上,有多少地方是人煙稀少?
反正馮永在蜀地的時候沒少見。
至於到了河西之後,則多見馬鹿。
鹿茸就是馬鹿和梅花鹿的茸角。
後世大西北那地方,仍有人時不時的偷獵,弄了野生馬鹿的鹿茸去內地販賣。
馮永自然認得。
河西還有一種鹿,體型極大,是馮永見過的鹿中最大的。
角是扁平鏟狀,中間就像是寬闊的仙人掌,周邊長出尖杈。
與其他鹿種大不相同,不知道後世叫什麼。
反正在這個時代,不分個頭大小,基本都叫鹿,最多加個換個稱呼,叫麋,或者統稱麋鹿。
來到三國時代也有十餘年了,鹿肉不知吃了多少,馮刺史對常見的幾種鹿也算是熟悉。
所以他敢保證,眼前這個鹿頭,確實不是自己以前見過的。
雖說它有幾分像是麋鹿吧,可是麋鹿的角基本都是向後方長的,不像這個鹿頭,一部分鹿角是向前方長的。
再說了,麋鹿多是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在黃河中下游也有一些,但在河西肯定是沒有的。
“有甚好看的?不都是鹿,用來吃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