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渭水岸上,河裡各立起了一個大木架,木架上又安上了木輪。
岸上和水裡的木架之間,有一排兩兩相對的樁子。
樁子之間架上了一塊木板,用來托住裝水的竹筒。
然後用粗大的麻繩把竹筒固定住,接到木架上面。
隨著河裡的木架開始轉動,浸在水裡的竹筒順著木板緩緩地被拉上來,在經過岸上的木輪後,木筒裡的水倒入水渠裡。
積少成多,漸漸匯聚成渠水,向遠處流去。
“成了?”
辛苦了那麼多天,真正把水汲上來的時候,工程營的老匠人反而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
“成了啊!”馮永點頭,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不是早就已經做出小模型試過了嘛,那時大夥不都說肯定會成嘛!”
老匠人嘴唇哆嗦著,直接衝到竹筒下面,伸出雙手捧接著水,真實地感受到清涼的水,這才激動地抬起頭。
臉上溼漉漉的,也不知道是濺上去的水珠還是汗滴,更有可能是淚珠,“真成了!”
都是從地裡刨食出身的,又怎麼不知道這種水車對種地的作用有多大?
只要不斷流,不管多高的水岸,都能把水汲上來。
有了老匠人的開頭,眾人轟然歡呼,爭先恐後地擠上來,想要湊到最前面,真真切切地把所有東西都看仔細了。
有人甚至還試圖想要摸一摸自己這些天來的勞動成果。
“幹什麼呢?”
馮永大喝一聲,“看不到這東西正在轉著呢?不知道危險嗎?”
一下子又把所有人都喝住了。
他們看向馮永,眼裡帶著敬畏。
“都散開,別擠太前面,不然不小心把這東西撞倒了怎麼辦?”
馮永揮了揮手,眾人連忙往後退去。
“丞相,你來看看。”
威風凜凜的馮郎君一個轉身,又換了一副面孔,把大漢丞相請到最前面。
諸葛亮微微點頭,臉上雖然想要極力保持平靜,可是他的視線卻一直放在緩緩轉動的水車上面,就這麼直愣愣地走過去。
因為沒有注意腳下,還打了個趄趔,差點跌倒。
馮永連忙上前扶住,“丞相小心些。”
諸葛亮沒有反應,走到水車下面,藏在寬大袖子裡的手終於伸了出來,站在旁邊的馮永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手在微微顫抖。
“丞相,這木輪在轉著呢,小心別被刮到了。”
馮永低聲道。
“哦,好,好。”諸葛亮嘴裡應著,手停在離水車不足三寸遠的地方,如同隔空撫摸著一個稀世珍寶。
“有了此物,此次隴右旱情,總算是有了緩解的餘地。”
諸葛亮似乎在喃喃自語,又似乎是在跟馮永說話,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最後竟然笑出聲來,笑聲漸漸變得大聲。
笑聲感染了站在外圍的工程營,近百號人,年輕的,中年的,還有幾個老匠人,近百張嘴巴,幾乎同時咧開。
轟然的聲浪似乎喚起了渭水的共鳴,似乎遠近的一切都在歡呼。
遠處擔著水的農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能是遠遠地望過來。
諸葛亮笑夠了,這才轉過頭來,悄聲問道,“你那圖紙上還說,若是接上棹枝,可以用人力,作豎輪,可以用畜力,作拐木,還可以用腳踏,是也不是?”
馮永點頭,“若是遇到水流帶不動這木輪的地方,可視情況在木輪上接此三物,用人力或畜力轉動木輪,同樣可以把水接上來。”
“好極!”諸葛亮得到肯定的回答,當下緊緊地握住馮永的手,激動道,“此事,與軍功等!”
天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