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的聲音有些大了,不但侍立在身後的內侍聽到了,甚至底下坐在前頭的重臣也有人聽到了。
朝堂上百官雲集,宗親、重臣、列侯者不知其數,而司馬芝只是一個區區關內侯,卻能讓曹睿一口道出名字,語氣裡帶著讚揚,登時就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這句話引起更多人臉色變得陰沉。
其中在曹家宗親裡,有一人更是目中噴火,恨恨地看著站出來提議的司馬芝,當場就大聲說道,“河南尹安撫胡人之言,某不敢苟同。”
眾人定眼一看,卻是曹家宗親曹洪。
漢制,朝會時皇帝丟擲議題,臣子有提議者,需要站出來。
有疑問或不同意見的人,可以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問。
曹睿才年過弱冠不久,又剛登基不久,自是想要有一番作為,聽到司馬芝的提議,本還覺得有道理,本還想稱讚一聲,哪知竟然有人當場反對,當下只得閉嘴不語,準備聽曹洪的發言。
司馬芝在這等大朝會里,身份並不算高,如今更是被宗親重臣反對,臉色卻是不變,只見他對著曹洪拱了拱手,徐徐道,“敢聽後將軍高論?”
曹洪敷衍地還了一禮,冷笑地看了司馬芝一眼,“且不論前後漢兩朝,皆是驅胡人如豚犬,方得漢室之盛。”
“只說武皇帝曹操留匈奴單于呼廚泉在鄴城,又分匈奴為五部,再擇漢人為司馬以監之,就是因為深知戎狄志態,不與華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理。”
“武皇帝不但多次在幽並二州之地用兵,大破烏桓,甚至還遷塞外十餘萬戶胡人與邊地百姓進入內地。至於涼州那就更不必說,曾派前徵西將軍夏侯淵屢敗羌胡。”
“甚至那蜀寇的馬超,屢糾羌胡反叛,屢為武皇帝所敗。吾觀武皇帝,從未有說因為胡人不服,便要安撫他們的說法,蓋此等舉動,實是墮我大魏之威風。”
“陛下初踐寶位,正是四海矚目之時,若是因為胡人叛亂,就這般輕易退讓,只怕那吳蜀兩地,皆要竊笑我大魏失了膽氣。”
曹洪說到這裡,對著上頭的曹睿行了一禮,“陛下,司馬芝其人,確有剛直清名,但出身貧寒,對這等國之大事,見識還是少了一些。”
最後這一句話,幾乎就是指著司馬芝的鼻子罵他出身太低。
眾朝臣一看,不少人心裡就直接叫好:罵得好!罵死這個鄉巴佬!
眾人這般惱恨司馬芝,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司馬芝身為河南尹,平日裡皆是按法令辦事,連宮裡的黃門託他辦事他都置之不理,更別說權貴豪門,只要稍犯法令,就要被他捉拿懲罰。
不少人對他那是又怕又恨。
更何況這司馬芝平日裡袒護黔首就算了,如今竟然還在朝堂上公然說要限制世家大族?
今日他能抑制涼州大族,明日他就能借機打擊關東大族!
眾人想到這裡,心頭更是憤恨。
至於曹洪,那就更是對司馬芝恨入骨髓,因為司馬芝正是拿了他的臉面來作賤,所以這才讓新帝記住他的名字啊!
這個事情還要從曹丕說起。
曹丕年輕時,因為知道曹洪家裡有富有,所以曾向他借過錢,曹洪不願意借,於是惹得曹丕自此懷恨在心。
待曹丕登基後,找了一個由頭,把曹洪打入死牢,並且準備處死。
惹得當時的卞太后大怒,不但大罵曹丕,還去威脅曹丕的郭皇后,“若是曹洪當真被皇帝殺死,那我就廢了你的皇后之位。”
郭皇后出身貧寒,沒有什麼依靠,生怕卞太后當真這麼做,於是幾次三番地為曹洪求情。
要不說世間最厲害的風還是枕頭風呢?
卞太后求情不管用,諸多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