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臣謝安圖片> 第22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部分 (4 / 4)

馬曜皇后。

太原晉陽人(今屬山西)。父王蘊,官尚書左僕射、散騎常侍、會稽內史,追贈左光祿大夫;母劉氏,封氏平鄉君。

公元375年被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立為皇后,嗜酒,粗魯。舉止不端。後因病去世。諡號“定皇后”。葬於隆平陵。

濯濯如春月柳

少有美譽,清*過人。容貌美好,時人稱賞他“濯濯如春月柳”。王恭曾說:“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與王忱齊名友善,但後來二人失和'3'。慕劉惔之為人。謝安嘗稱譽之:“王恭人地可以為將來伯舅。”

………【第三十六篇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父王曠,歷官淮南丹陽太守、會稽內史;伯父王導,歷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將入相,官至太傅,南渡後朝政之穩定,皆賴其力。當時有民諺:“王與馬,共天下”,史書上亦曾記載東晉建立甫初王導與皇帝共同接受大臣朝賀。可以想見其家族之煊赫。

羲之幼時不善於言辭,長大後卻辯才出眾,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譽。晉大尉郗鑑選擇女婿,“坦腹東床”的典故就出於王羲之。他在當時是朝野看好的人物。

據史書記載,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屢屢召舉為官,他卻屢屢辭謝。後為徵西將軍瘐亮參軍,累遷至長史,晉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他後來與太原王述不和,稱病去職,歸隱會稽,自適而終。世稱“王右軍”、“王會稽”,即出自於他的這一番經歷。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語以大綱”,即有所悟。王曠善行、隸二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夫人名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以後王羲之渡江北遊名山,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見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經觀摩各家,博採眾長,終於“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後來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

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

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

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抒。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