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部分 (3 / 5)

麼大,不可能修圍牆圈起來,附近的農民知道很多條小路可以上山,而且他們平日進山也根本不需要買票。

幾個收費口都設在進山的遊覽路線上,沿著修好的臺階可以順利到達公園內幾個著名的景觀點,不會有什麼危險,也能避免迷失方向。門票收入用於公園內的景觀建設,還有支付給保潔、保安人員的工資,這就是朱區長在任時做的事。

在此之前,南沚山森林公園只是一座野山,經常有驢友在山中出意外。今天丁齊等人從朱山閒家的後院進山,也當了一回野驢子。(注:野驢子,坊間用來稱呼繞路逃票進風景區、或擅自深入未經開發山野的所謂驢友。)

朱山閒打了個哈哈道:“其實開這道門,是一位風門同道的建議,包括前院你們看到的那個亭子和那根柱子,也都是他幫我設計的。”

野草間有一條依稀可辨的小徑,應該就是朱山閒平日進山散步踩出來的,幾人沿著小徑走上山坡。坡並不算太陡,但是走這種路還揹著東西,對平常人而言也是很吃力的。丁齊卻發現,走在最前面的範仰與譚涵川絲毫看不出吃力的樣子,腳步很是輕健。

他們倆背的東西最沉啊,表情卻最輕鬆。尤其是譚涵川,背上揹著三腳架,右手持一柄砍刀,左手中還拿著兩支竹釺,走在最前面簡直是身輕如燕。

就連石不全這個宅男,拎著裝儀器的箱子走崎嶇的山路也彷彿若無其事。丁齊拎著另一個箱子,勉強才能跟得上。至於空著手的葉行,反而落到了最後,一看就是所有人中體力最差的。

045、世上沒有這種巧合

最近的乙點,離朱山閒家的後院水平距離只有三百七十米,等差高度是十九米,能報出這麼精確的資料,說明譚涵川等人應該已經進山測量過。但是今天要當著丁齊等人的面,所有人一起再確認一番。

乙點的位置是一塊形似臥牛狀的山岩,古卷的標註旁還配有圖畫示意,因此不難辨認。這一帶是花崗岩地貌,岩石都非常堅固,從宋代至今,這塊山岩的形狀變化並不大。

突出地表的岩石有一人多高,譚涵川揹著三腳架,雙手還拿著東西,向前蹬步腳尖在岩石上一點,就已經很輕巧的躍了上去,

只見譚涵川將一支核桃粗的竹釺往岩石上一插,居然就插了進去。站在下面的丁齊嚇了一跳,這也太匪夷所思了,簡直比傳說中的武林高手還要武林高手!只聽譚涵川說道:“再上來一個人,留在這裡看著釺子。”

石不全、範仰都沒動,丁齊很好奇地爬了上去,譚涵川還伸手拉了他一把。丁齊覺得譚涵川的手勁很大,被對方握住手腕,彷彿就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他向上一掀,穩穩地站在山石頂端。葉行也七手八腳地爬了上來。

等上來之後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這塊狀如臥牛的岩石“牛頭”位置,不知何時被人鑿出了一個圓形的小孔,恰好可以插進去一根這麼粗的釺子。葉行有些驚訝地問道:“譚師兄,這個孔是你們鑿的嗎?”

譚涵川搖了搖頭道:“不是的,原先就有,應該是古人留下來的,就是為了插釺定位用的。葉總,你既然爬上來了,就留在這裡看著吧。如果風大,就把釺子扶好、保持垂直。”

小孔的深度如今在五厘米左右,若是古人所鑿,幾百年的風化後可能比當初變淺了,但是孔底位置基本是不變的。準備好的竹釺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米長,插到底即可。

體力最差的葉行終於不用再爬山了,就留在了這塊山石上,剩下的四人繼續前行。接下來的這段路就不好走了,直線距離差不多有一點五公里,但在山中上下攀援,已經沒有了小徑,不少地方還要譚涵川手持砍刀開路,中間還穿過了景區修建的遊覽路線。

丁齊有全套的登山裝備,但走得仍然很吃力,只覺手裡的箱子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