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造局的郎官程琳在旁嘀咕道。
聽聞此言。趙弘潤心中微微一動。
他想了想,沉吟道:“本王倒是有個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肅王殿下請講。”局丞王甫連忙說道。
見此,趙弘潤一邊雙手比劃著,一邊低聲說道:“取一根竹絲,將棉線一圈圈纏繞在上頭,以此充當燭芯,就不太會彎曲。”
話音剛落。只見空地上鴉雀無聲,許許多多工匠們瞪大眼睛瞅著趙弘潤。面露驚喜與古怪之色。
難不成肅王殿下早就主意?……其實到最後那兩千兩銀子的賞賜最終還是被這位殿下自己得了去?
許多惦記著那兩千兩賞銀的工匠們,眼巴巴地瞅著趙弘潤。
不得不說,冶造局的工匠們相當務實,當即便有人興匆匆地取來幾根竹絲與一團棉線,按照趙弘潤所說的方式,將棉線以螺旋狀纏繞在那根竹絲上。
第一次嘗試。失敗了。
因為製作出來的燭芯,差不多是孩童的小手指那般粗細。
用這玩意當燭芯?市場上的蠟燭才多粗?
於是,工匠們立馬將竹絲削地更細,並且,所選用的棉線。也採用了最細的棉線,如此一番折騰,這才製作出一根僅只有筷頭粗細的燭芯來。
而這支燭芯,雖然具有彈性,可以完全,但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杜絕了彎曲的可能,這讓眾多在場的冶造局工匠一陣驚呼。
可問題在於,這支新式的燭芯,並不能解決最根本的難題:如何確保燭芯始終處於模具的中間位置?
對此,就連趙弘潤也有什麼好辦法。
然而,見到這位肅王殿下犯了難,眾冶造局的工匠們反而顯得興致勃勃,畢竟按照這位肅王殿下所承諾的,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能領到足足兩千兩銀子的獎勵,這可是一筆鉅款吶。
於是乎,眾冶造局的工匠彼此討論,紛紛提出許許多多的建議。
不得不說,這些建議就連趙弘潤聽了也感覺有些天馬行空,完全就是雲裡霧裡。
但不可否認,也有幾個比較靠譜的建議。
比如,有一名工匠提議改變模具的底部,使模具的平面底部變成尖錐形,如此一來,只要模具上方的燭芯維持在中間位置,這根燭芯勢必會處於蠟燭的中央部位。
還別說,這份智慧就連趙弘潤聽了都暗暗點頭。
唯一的問題就是,似這種底部呈現圓錐形的蠟燭,如何使用呢?難道專門推出一個與其匹配的蠟燭臺?
這不,還沒等趙弘潤開口詢問,郎官陳宕便已經問出了與趙弘潤心中所想相類似的疑問:“底部削尖,如何立於桌上?”
巧的是,那位工匠也早已想好了對策,並且,還是趙弘潤所想到的對策:“我冶造局可以推出與這批蠟燭所匹配的燭臺。”
而對此,陳宕卻嗤之以鼻。
別看這位老實巴交的郎官在面對趙弘潤時戰戰兢兢,可在工藝方面,他所提出的針對性問題,還真是一針見血:“你覺得,百姓會額外花一分錢去買我冶造局推出的燭臺?……還是說,我冶造局在出售蠟燭的時候,白送燭臺?”
那名工匠不言語了,訕訕地坐了下來。
想想也是,要知道本來蠟燭就屬於是價格並不便宜的日常消耗品,遠不如油燈省錢。因此,使用蠟燭的魏國百姓本來就比使用油燈的人要少。
可如今,冶造局製造出一批蠟燭,卻要本來就覺得蠟燭昂貴的魏國百姓額外再花一份錢去買個燭臺,誰會去買?
至於白送,那更是想也別想。
買一次蠟燭送一個燭臺?
如果一名百姓只買一根蠟燭。那你送是不送?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