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良成前去元軍求和,然後假意投降,從一開始便是訂好了的計策,其意只為了能夠深入元軍之內。沒想到卻偏偏有些自以為是的江湖俠義之士,先行將他京中家眷盡數殺死。至此,卓良成只可謂是含冤莫白困苦難當,然而到底大局為重,雖心中疼痛難忍,卻只能強忍哀痛,並且以此為憑據當做那苦肉計,進一步獲取汝陽王等人的信任。
之後卓良成屢戰屢勝,深的汝陽王寵信,至此已算是大半成功,哪成想正當他準備著手聯絡宋營進行反攻之時,自己卻在中軍帳內,被人看下首級拋入江中身首異處,落得個死無全屍。
還是武林人士!
之後,宋軍更是一蹶不振,不久便亡國,那最後的皇帝被陸秀夫帶著從崖山跳入海中,卓良成也自此遺臭萬年。
宋人不知他苦心經營,元人不知他本為間諜。
卓清遠便是他的親孫,當日卓府遭到血洗,他卻正被卓良成一位舊交好友帶出府去夜市遊玩,等知道卓府內的慘事之後卓良成那位好友便將此人帶走,以期能給他留後。原本只等著有朝一日能將清遠帶給遠在元軍營地的卓良成,卻沒想到到最後竟然是落得那般下場。
這位卓良成的舊交不是他人,卻是一位武林人士,他因的事情到了最後,百般無奈之下,只能登上武當,將好友之孫,交由武當撫養。
原來卓良成在朝中雖是勢單力薄,在朝外卻是本身就身份晦澀,他原是中土明教當初一手創立者之一,憑的也不過是一腔為國為民的熱血,到最後卻慘遭同胞殺害,著實諷刺。那舊友也是明教中人,雖是因此對武林正派恨之入骨,卻到最後也不能不講尚且年幼的卓清遠送上武當,只盼他能安然長大,莫要經受世事挫折。
沒成想,到最後竟是連這個願望,也沒能實現。
再說卓良成出師未捷身先死,他這“間諜”身份卻是未能被元軍發現,因此當汝陽王知曉清遠乃是舊人之子之後,當下便將他迎入王府,多加照看,以期彌補當日對卓良成護衛不力之罪責。
因此,卓清遠自因緣巧合知曉自己身世,又被汝陽王這般善待,於他而言,身份著實尷尬。
汝陽王因當他是故人之子,自己也是詳細的將卓良成如何棄宋投元以及最後被人殺害的所有細節都告訴了卓清遠,只是說話間多少隱瞞了部分事實美化了另一部分,其意只為讓卓清遠也能替元效力。若不是卓清遠先一步自他人處知道自己的身世,恐怕聽了汝陽王的說辭,立刻要對漢人恨之入骨了。
之後卓清遠自然成了汝陽王府繼趙敏和王保保之後的第三大助力,只是他自己略略有了成績後便不太樂意再被拘謹在汝陽王府,從汝陽王那裡說了聲,便將趙敏那綠柳山莊挪作己用。趙敏同他管的範圍不太相同,平日裡不過點頭之交,因此也不怎麼在意,便應了下來。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本都與他無關,汝陽王待他那般,他也不好如何薄情,漢人待他卓氏那般薄情,他卻也不能寡義。幫汝陽王,乃是還他恩義,幫明教,乃是因舊有因緣。那日同張無忌立下協約,只是為了替祖父和卓氏洗白冤屈,然而要他因的這樣就拆穿一切趙敏和汝陽王所作的計謀,卻也是不能夠的。
因此,他也只能是袖手旁觀,最多傳傳訊息罷了。同張無忌合作之意,更多的卻是在宋青書。
一日未找到師兄的屍體,他便一日不死心。
那日因為趙敏自告奮勇,他也素來知道此人對那明教新任教主張無忌極感興趣,便放手讓對方去了武當——其中多少有他怕自己上了武當,反而會控制不住露出馬腳之意——卻沒想到趙敏找的那人不知是發了什麼瘋,竟然枉顧原本的計劃將師兄推入崖中。雖然事後趙敏道她已經懲治了那人,但是據別人報告說趙敏是在師兄被暗算後立刻飛身一掌將那乞丐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