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幾個問題放在腦子裡,問幾個真正是你的目標讀者想知道的問題。
二、採訪時,一定要保持平和冷靜的心態,微笑的表情,說話一定要流暢,不要打結。
三、採訪時一定不要假笑,不要做出一副謙卑相,謙和熱情就行。
10、新聞
我們不過是借一個真實的事情來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多年前,對像俺這樣初涉江湖的民工來講,最需要的是喚醒被長久以來被矇昧的沉睡的新聞意識——新聞就是平民百姓感興趣的“真事兒”,千萬別蒙人,不然的話,稿子的待遇就是民工老家父老兄弟們經常一邊看新聞聯播一邊說的那句:又在入哄我們!
新聞用個案說話,保證客觀、冷靜、真實。報道讀者非常想知道並且其它媒體沒有報道過的資訊。記者對這一事件的觀點和立場確定了他的調查方向和調查結果,也就是稿子的內容。“單薄”主要是指稿子的結構,就是基本上是幾個物件的採訪,編稿時可以多想一些小元素,這裡排出的版面也豐富一點,稿子的視角也豐富一點。
文字可以改變世界。要讓語言有生命力,不要言之無味,四平八穩,套話“社話”連篇,拘束生硬,再有力一點,再平實點,再準確點,俺印象中《南方週末》的一些記者的語言蠻好。
11、新聞評論
俗稱時評。
不表態,等於不存在。
一份沒有立場的媒體其實是一份弱勢媒體,一份只從自己所屬集團利益去說話,去欺騙大眾的媒體,是可恥的媒體——這些行話只能放在教科書上。
在新聞同質化的時代,如果沒有評論,就等於你站在一堆人裡面,別人都在表達自己,你卻沒有觀點。當然更可怕的是像中國大多數紙媒一樣去進行“太監”式的“表態”,看看俺們*大小報社評論編輯們編的寫的改的“新聞評論”,就知道我們基本上都成了“變性人”了。不陰不陽,不男不女,都混成了男人中的女人女人中的男人,總之一句話說得吞吞吐吐曲裡拐彎,過於“藝術”的評論總是顯得無力蒼白。這當然是因為生怕得罪了自己的米飯班主。
媒體永遠是站在大眾的立場上發言。俺不喜歡那種四平八穩的時評,也不喜歡那種貌似完美無缺義正辭嚴的,其實都是正確的廢話,至善反而至偽,就像俺黨在抗日時期新華日報上發表達的那些歌頌美國*的聖人社論。黨報大多數的時評都這樣。俺稱之為八股時評,還美其名說“理性,建設性”,其實沒半點性格。讀者並不需要你去教導。中國紙媒的評論,大都像被閹了的太監。
在做新聞評論,一定要擁有一雙“毒眼”,真正是站在你身邊正在地上爬行的人們的立場,只有這樣,才能看穿重重的迷霧,看出中國充斥在官媒上的假新聞,寫出真正專業的資訊分析來。真正的媒體,永遠是批評者的角色,透過批評來監督提醒政府。對於一份媒體來說,評論是靈魂。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我們這些“媒體工作者”和小姐屬姐妹行業。我們已經慢慢忘記這副喉嚨原來可以說自己的話,是可以說點“人話”的。如果致力於做值得人尊重的,獨立的有自己聲音和立場,以顯示存在價值的社會公共媒體,也許我們還有從良的那一天。
12、觀點稿
能夠用採訪物件說的一句話做標題的稿。
這個人的身份肯定在當下十分的特殊,或是名人或是大眾紅人,其觀點可能會影響很多人或“某些人”。
如果害怕寫稿時忘了這位大佬的金言玉語,民工的辦法是:
在提出問題之後所要做的就是把握準這個人回答問題的主要觀點,只要把這個聽準確了,寫稿時一回憶,一切都會活了,而且寫觀點採訪的稿,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被採訪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