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
很簡單的道理。
在歷史記載中,張松做過劉備的內應,對付劉璋。結果,被自己的兄長張肅告發,身首異處。
張松連劉璋的反都造不成,還能造得了劉焉的反?
張松的謀劃失敗,死了也就死了,劉偃不怎麼心疼。但是,劉偃做為大漢天子,可丟不起那個人啊!
當即,劉偃不置可否,道:“那中策呢?”
張松道:“中策是,陛下將計就計,遣一大將,率軍三十萬大軍入益州。一到成都城外,就以泰山壓頂這勢,先發制人,擒拿劉焉!”
這計策其實也不大靠譜。
倒不是說此計成不了,而是太不合適。
劉偃取天下,也不過是出動了三十萬大軍。現在,滅小小的劉焉,也用三十萬大軍?劉偃還是丟不起那個人!
而且,出動三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一天得耗費多少?太過勞民傷財。
還有最關鍵的。
劉偃現在,手下大將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曹操、劉備、孫策、周瑜、張遼、關羽,都被劉偃放在東北地區,鎮壓新收的五州之地了。
現在,這三十萬大軍歸誰統帶呢?
劉偃手下還真沒合適的人選。
劉偃眉頭微皺,道:“張卿再說說下策如何。”
“下策麼……”張松道:“陛下明面上命鑾駕前往洛陽,暗中率少部分精銳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前往益州!絕大部分益州軍民百姓,都心向陛下。只要陛下夠快,在劉璋反應過來之前,將其拿下,益州傳檄而定!陛下一身系天下安危,微臣以為此計太過行險,陛下最好不用。”
劉偃眉毛一挑,道:“這上中下三策,張愛卿以為,朕會採取哪條計策呢?”
張松毫不猶豫地道:“微臣以為,陛下會採取下策!”
“為什麼?”
“其一:陛下英雄蓋世,能人所不能。在旁人看來,太過行險之事。在陛下看來,卻是如履平地。微臣的下策,很可能在陛下看來,才是上策。其二,滅劉焉易,平西南蠻夷難。微臣以為,當今天下,能平西南蠻夷者,唯有陛下一人!微臣以為,陛下身為我華夏千古難有之聖君,必定會會選擇不畏艱險,不辭辛勞,斬劉焉,平南蠻!”
“哈哈!好!好一個能平南蠻者,唯有朕一人!”劉偃哈哈大笑,道:“張卿,你猜對了,朕心意已決,就按你所謂的下策做。以迅雷不及掩耳這勢,平滅劉璋,掃平西南蠻夷!”
還有句話,劉偃沒說出來——朕要做成,諸葛亮都做不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