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部分 (1 / 4)

�汕苟�蠐嘀В�殖溝追鬯榱說腥說惱獯未蟆拔Ы恕薄U�紜隊婕野痢返拇世鎪�枋齙模骸捌甙倮鍇��迦眨�鈾�悅C鏨獎蹋�嶸ㄇЬ�緹硐�S腥似����講潔島渭埃 蹦敲湊饈狀世鎝駁摹壩腥似�敝傅氖撬�兀坎皇潛鶉耍��侵傅慕�槭�5�牽�餼霾皇且帳蹩湔牛�蛭�饈苯�槭�諛喜�倏�母嘸毒�倩嵋檣希�詿舐畈渴粑弈蓯保�喚�純奘���啡肥凳檔乜櫱耍∈榘�⊥� !∠肟詞槔�

大智篇(7)

敵人第二次“圍剿”慘敗之後,僅僅隔了一個月,第三次“圍剿”又開始了。這次“圍剿”的規模更大,敵軍的總兵力為三十萬人。與以前不同的是,前兩次“圍剿”軍全是雜牌軍,這次卻動用了蔣的嫡系十萬之眾,而且蔣介石親任總司令。好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軍事顧問也到了南昌。而在這次反“圍剿”中,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表現得更加純熟,更加精彩。鑑於敵情的嚴重和準備上需要時間,毛澤東毅然決定,紅軍主力向贛南後部集中。酷暑七月,來了一個千里回師,把部隊集結於興國東南的銀坑地區。其目的是誘敵南進,以便插向敵人後方,尋機殲敵。當我軍轉至高興圩、老營盤(興國西北)一帶企圖出擊富田時,發現富田系敵人主力且兵力密集,不便圍殲,毛澤東即下令乘夜東移蓮塘(興國東北)。這次轉移的驚險之處是在南北敵軍40華里的空隙間穿插而過。我軍到達蓮塘後,發現北面之敵為上官雲相的殘部47師和54師,這是敵軍中比較弱的一路。毛澤東當即決定對該敵發起攻擊。僅兩小時即殲敵一個旅,並將旅長譚子鈞擊斃。接著乘勝攻擊良村,又殲敵54師一個旅,擊斃旅長張鑾。上官雲相和郝夢齡兩位師長落荒而逃。於此,遂將此次“圍剿”的第三縱隊大部殲滅。這時毛澤東估計到敵必調兵東向,何不利用此有利時機把敵人大部吸引到東面呢?這樣我軍到西面攻打敵人的薄弱之處也就更為方便了。於是又在東面的黃陂殲滅了毛炳文的第8師。這樣一來,果然西面的各路敵人都紛紛東移。毛澤東干脆來一個“示形於東”,命令一個師一路揚旗吹號向東開去。而我軍主力則在敵軍密集的縫隙中穿插而西,連夜進至興國的白石、楓邊山溝裡隱蔽休息。這是第三次反“圍剿”中極為精彩又驚險的一幕。待敵發覺上當,調頭西向尋找我軍主力時,我軍已休整了半個月。敵疲勞萬狀,不得不狼狽撤退。我軍又乘勢追擊,在高興圩、老營盤等處殲敵一個多旅,在方石嶺殲韓德勤師的六個團以及蔣鼎文師的一部。蔣介石親自指揮的這次“圍剿”也就被粉碎了。

從以上三次反“圍剿”,我們已可看出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的一個概貌。可以說,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標誌著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的形成。這種戰略戰術,既不是從中國的軍事書上抄下來的,也不是從外國的軍事書上抄下來的,而完全是基於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從具體戰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富有特色的創造。我以為其中最核心的是運動戰和殲滅戰的思想。運動戰是調動敵人、造成敵人錯覺的手段,而殲滅戰是其目的。毛澤東經常強調:“對敵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事實證明,這是毛澤東戰術中最厲害的戰術。為什麼要採取殲滅戰呢?因為第一,只有殲滅戰才能給敵人最大的震撼,也才能從根本上削弱其戰鬥力;第二,只有殲滅戰才能從對方取得我方缺乏的補給,藉以加強我方的力量,達到愈戰愈強的目的。而為了殲滅敵人,這就需要集中兵力,採取迂迴包圍戰術。運動戰和殲滅戰的戰略戰術,在中國長期革命戰爭中得到極大發展,逐漸成為我軍的特長。它不僅在紅軍弱小時期成為粉碎敵人“圍剿”的有效方法,而且越來越成為我軍克敵制勝最重要的軍事法寶。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毛澤東思想的深入貫徹,運動戰、殲滅戰的戰略戰術發揮得越來越精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