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些書充實一下自己,家裡的這個書房更大程度上就是充充樣子而已。他根本就沒聽說過《六國論》,但是比起某些領導的不懂裝懂,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不恥下問:“沒讀過,願意聽你說說!”
“有四個人寫過名為《六國論》的文章,分別是蘇軾、蘇洵、蘇轍和李楨,我認為其中寫得最好的是蘇洵,因為他準確的指出了戰國時期六國滅亡於秦的根本原因在於‘賂秦’。每當想起這篇文章,我就想起其中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這段古文並不是很深奧,但是金振宇仍然聽得一頭霧水,琢磨了一會之後,他不得不告訴龐勁東:“具體解釋一下!”
“蘇洵所謂的‘賂秦’,就是說六國不敢與秦國交戰,主動割讓土地和利益以換取短暫的和平,而這恰恰是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具體到這段話,大概意思是說:六國主動獻給秦國的土地,要比戰敗所喪失的土地多得多。遙想六國諸侯的祖先,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輕易地送給別人,好像拋棄不值錢的草芥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覺。可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向四周一看,秦國的軍隊又來了。而六國的土地畢竟有限,強暴的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六國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的胃口就被刺激得越大,於是對六國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分得清清楚楚了,因此六國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當然的事。”
金振宇聽到這段分析,幾乎差一點就不由自主的點點頭,但是他還是忍住了,依舊保持著平靜:“你是在借古諷今嗎?”
“金將軍如果一定這樣要認為,我也不否認,而且我還要說,我們的祖先是最偉大的,因為他們早在千百年前,就總結出了許多放之四海皆準、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真理。”話既然已經說到這個地步,龐勁東索性一鼓作氣說了下去:“只要存在利益,就存在因為利益而引的競爭,把利益拱手相讓給別人,並不能避免競爭,反而會導致更大的競爭,甚至是自己的徹底失敗!”
不知道為什麼,金振宇竟然對龐勁東的這番話表現出些許的侷促,重重的喘了幾口氣:“難道國與國之間就沒有真正共贏的事情?”
“的確沒有!我想有人聽到這番話,會說國際經貿就是共贏的!但我仍然要說,這不是!什麼是經貿?就是我賣東西,你買東西,或者相反!賣東西的必然想要把價格儘可能抬高,而買東西的就要儘量把價格壓低!這仍然是一種競爭,更是對利益的爭奪!”龐勁東毫不猶豫,斬釘截鐵的回答說:“意識不到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真實內涵,以一種開放、友好和不設防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結果是自己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深深吸了一口氣,龐勁東補充道:“在這一點上,再也沒有比我們更加愚蠢的了!”
金振宇絕對沒有想到,龐勁東竟然會說出這樣一句話,當時就愣住了。過了許久工夫,金振宇幾乎是顫聲問道:“你說我們愚蠢?”
“難道不是嗎?”龐勁東將剛才吸的氣呼了出來,語氣中充滿了感慨:“天日昭昭,這個世界恐怕再也找不出比我們更善良的大國,這種善良幾乎已經可以被稱為懦弱和無能。從古代史說起,自宋代以降,我們的對外關係史就是一部防禦史,長城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在有記載以來的對外關係史中,我們一直奉行‘厚往薄來’的政策,別人給我們一點不值錢的小禮品,我們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回饋,由此建立的朝貢關係實際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