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背離的,我們漸漸就不會再呼喚大俠了。”
“同時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眼界越來越開闊,各種各樣的遊戲、娛樂,都會衝擊武俠這種非常單薄的、屬於舊時代文人追求的題材。”
“當然啦,我這也就是杞人憂天,隨便說說,至少現在我寫的幾本書,都賣得很火,但願武俠文化經久不衰。”
張譚暢快的說了一大堆,最終在一片和諧客套的氣氛中,結束了《南方週末》的專訪。
沒過幾天,《南方週末》最新一期出版。
中頁多了一篇標題為“譚張:我或許是武俠最後一位大家”的專訪,標題很吸引眼球,但內容無疑就是複述了一下采訪時的對話而已。
第123章 談笑風生
在《南方週末》採訪後的一段時間裡,又陸續趕來了幾家諸如《華商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記者,前來採訪張譚。
可見張譚的大名,已經躋身主流文人騷客一行了。
本身《射鵰英雄傳》的發行量,就創下了大陸武俠小說銷量的記錄,在張譚之前,因為時間久遠、盜版橫行的關係,尚未有一本港臺名家的武俠,正版銷量能突破五十萬冊。當然算上盜版,《射鵰》的成績就不足稱道了。
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段時間,港臺武俠已經在國內掀起閱讀潮了,盜版印刷一版又一版,張譚小時候看的武俠小說,全都是盜版書。可以這麼說,港臺名家在內地紅是紅,但真心賺不到幾個錢。
也就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生活條件好了,曾經看盜版書的讀者們,才開始轉而購買正版書。
張譚是趕上了一個好時機。
今後十年時間將是武俠最後的輝煌,同時也是正版開始增多的時代,徹底杜絕盜版不現實,但至少該賺的錢能賺得到了。往前是盜版書的時代,往後是電子閱讀的時代,能讓紙貴的時代,只在現在。
十六歲的少年,年可入版稅過百萬。
自然引得各大報紙爭相報道。
不僅僅是報紙,國內目前的三大入口網站,薪浪網、餿狐網、養豬網,也都在十月裡,先後派了記者過來採訪張譚,並在文娛板塊,給予了篇幅不小的報道。
“射鵰一出引各路英雄歎服,武俠宗師譚張竟是高中生。”——薪浪網。
“十六歲少年的武俠之路。”——餿狐網。
養豬網:“高中生如何年入百萬,事實竟然是這樣。”
報道有一窩蜂的感覺。
但這就是新聞的本質,一旦有能吸引眼球的新聞,就一哄而上去報道,即便派不出記者,也要轉載一下別人的報道。
張譚就這樣,伴隨著《射鵰英雄傳》的火爆,第一次進入了許多國民的眼簾裡。
武俠、十六、高一、作家、年入百萬,都成為了張譚的個人標籤。
連帶著雙墩中學也出鏡率大增。
校長張廣和,還受到了薪浪網的採訪,記者詢問他:“張譚在學校裡是什麼樣的表現?”
“啊,這個,張譚是我們雙墩中學非常優秀的學生,學習勤奮、尊重老師、友愛同學、積極參與各項課外活動,在語文、音樂等方面,有非常優異的天賦……總之我們雙墩中學會積極培養張譚,為他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張譚能夠專心創作的同時,又不耽誤學習……我們的宗旨就是,鼓勵學生的興趣特長,同時要求學生能夠將本職的學習做好,我們相信任何學生,他的天分是一個方面,環境和努力也是一個方面,雙墩中學在這方面的教學,略有心得。”
張廣和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差點把記者給說得打瞌睡。
而最終的報道上,只引用了張廣和的一句話:“據張譚的校長說,張譚在校表現十分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