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部分 (1 / 4)

蠲��壞貌緩妥約航暇ⅰ�

尚敬把文革後的喜劇創作高峰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陳佩斯的小品和電影,第二階段是《編輯部的故事》,初現室內劇雛形;第三階段是《我愛我家》;然後是趙本山;他把自己的《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傳》劃為第四階段。他分析說:“這些年的喜劇手段是多了一些,但搞笑標準是一樣的。今後的電視劇生產是在走向批次化、室內化。”有些經過檢驗的手段一直保留了下來,比如《我愛我家》裡的主要人物不超過六個,直到現在還延用。寧財神至今寫劇本時,每集中出現的人物四至八個,他說,少了冷清,多了會把觀眾晃暈,分不清誰是誰。

還有方言的使用,寧財神堅定地認為:普通話只是工具,它不具人文色彩。“你不覺得暴力型的普通話沒有韻味嗎?”他反問。正因如此,北方方言在喜劇中一統天下,尤其是東北話。同時存在的問題是,北方方言過不了長江,而在廣州紅得一塌糊塗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根本跨不過珠江。“像上海人喜歡嚴順開、老孃舅,地方方言劇永遠是當地收視最高。”寧財神用陝西話寫的《西安虎家》在陝西收視極高,其他省份的人卻沒聽說過這部劇。在《武林外傳》裡,大多數演員用自己的“母語”,老闆娘佟湘玉一口陝西話,白展堂是東北腔,方言難懂的演員如郭芙蓉(她是福建人),就說閩南普通話。這也算是中國特色。在美國室內喜劇中,方言是較少使用的工具,除非是少數民族,如墨西哥、義大利或是比較土的阿拉巴馬口音,才會被作為笑點。

尚敬把自己的作品歸為大眾通俗喜劇,他並不認同喜劇要深刻、幽默、有哲理,能把觀眾逗笑就是他的目的,“笑過之後神清氣爽,忘記煩惱那就更好了。”

。 想看書來

《武林外傳》的包裝術(1)

李勝利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 潘娜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

八十集章回體古裝喜劇《武林外傳》在央視八套低調登場,但卻出人意料地掀起了一陣收視熱潮。這樣一個低成本運作、沒有華麗明星陣容,也未經過多少宣傳炒作的電視劇,何以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收視成績呢?

竊以為,瞄準年輕觀眾,摸準社會脈搏,新瓶裝上舊酒,增加審美反差,應是《武林外傳》吸引觀眾的主要原因所在。

所謂“新瓶”,是指《武林外傳》披上了新包裝。從表面上看,諸如“武俠劇”、“情景喜劇”、“先鋒性”或“後現代主義”這些包裝都是“舊瓶”性質的,但就其實質而言,這些包裝並不盡完全適用於《武林外傳》這部作品。

《武林外傳》的第一個包裝名稱是“武俠劇”,但是僅從劇名中“外傳”兩個字我們就能理解到“武俠劇”這個舊瓶名稱不盡適合。事實上,與其說《武林外傳》是重構武俠,不如說是解構武俠。《武林外傳》的導演也坦承《武林外傳》是“笑看武俠”,其中沒有武功蓋世的英雄俠客,只有幾個做著大俠夢的普通人。劇集伊始,郭芙蓉“替天行道”的英雄行為不僅給別人惹了一堆麻煩,自己也因此淪落為同福客棧的小雜役。“武俠劇”的包裝對《武林外傳》而言,徒具其形而並無其實,不過是作品借武俠片較好的市場名聲以吸引觀眾並增強反作用力的一個策略而已。這是一種在舊瓶基礎上開發出的新瓶。

《武林外傳》的第二個包裝是“情景喜劇”。事實上,這個名稱對《武林外傳》而言,同樣是不盡適宜:最明顯的表現是劇中沒有罐裝笑聲,而罐裝笑聲是情景喜劇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情景喜劇作為一種重要的世界性電視劇型別業已發展了幾十年後,想把沒有罐裝笑聲的喜劇也稱為情景喜劇,雖然未嘗不可,但多少有點矯情。事實上,就如“武俠片”的幌子一樣,“情景喜劇”也是《武林外傳》的一個幌子。如果《武林外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