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心知肚明,笑了。
再往上再升官發財,那可就不是一般難。
一旦成功,那也不是一般地光宗耀祖了。主要是要把握住機會,眼下這便不失為一個良機。
相比之下,密謀造反算什麼!
這和平年代,要都能造反成功,那可真奇了。
“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倆都心性偏狹,恨不得一日就能復國成功。然而當時天下形勢基本穩定,沒有乘亂取事的時機,要慕容博坐等時機來臨顯然是等不及,必須透過一些陰謀詭計營造出可以取事的時機,因此在他正當盛年之時,精心營造了一個佈局宏大,牽涉極廣的陰謀——也就是向他的好友玄慈誤傳契丹武士來少林搶奪武學秘籍,從而引發了蕭遠山與中原武林群豪的雁門關之戰。”秦朝再一次回想那雁門關之戰,越想越覺得彆扭。
越想也越替慕容博感到臉紅。從書中來看,他很可能是想挑起中原武林人士與契丹之間仇殺,引起宋遼兩國交戰,為自己起事創造機會。那麼,他的陰謀能成功麼?
首先從他選取的物件來看,要想用兩國人士的衝突引起國家之間的交戰,衝突的雙方至少要有一方是對該國有足夠影響力的重量級人士。雁門關之戰的一方是中原武林精英,然而大宋重文輕武,對這些江湖草莽簡直不屑一顧,對遼國國策自宋太宗之後便趨於守勢,但求遼國不輕起邊釁,豈有為江湖瑣事輕起戰端之理!在書中最後,當中原武林群豪從遼國歸來之時,他們甚至連邊關的城門都叫不開。
可見這些武林人士對北宋朝廷的影響力,比起神鵰時的郭靖都遠不能及。
在這兒,秦朝把北宋朝廷換成了大理朝廷,把大俠郭靖換成了‘玫瑰仙子’木婉清。說她在王府中都橫衝直撞,誰敢不要命擋住她的路?
要殺就殺,沒得商量。
相比之下,群雄對大宋朝廷的影響力之弱,實在是叫人臉紅。群雄表現得越英勇,給人的感覺越諷刺,犧牲得實在是很不值。如果都這麼教導愛國,那隻會把人教得都不敢再愛。
再看另一方面:
遼國雖然對中原土地有野心,但是與北宋訂有澶淵之盟後,也明白本身國力不足以吞滅大宋。而蕭在契丹雖是大姓,但蕭遠山在遼國顯然不是什麼位高權重之人,否則在日後蕭峰救了耶律洪基之後,說起自己的家事,遼國必定有人知曉。遼國從朝廷到武林,沒見有一個人對蕭遠山全家慘死作出任何回應。再說宋遼兩國雖然沒有戰事,邊境上小摩擦卻是常有之事,想用一次民間鬥毆而釀成戰端,顯然是痴心妄想,沒可能成功。
有人認為:“慕容博策劃雁門關之戰的目標沒有挑起戰端那麼大,只是想讓中原群雄與蕭遠山拼個兩敗俱傷之後,坐收漁利當上中原武林盟主而已。”假定這就是他當時的既定目標。
那麼,他實施這計劃的手段很高明麼?
慕容博如果想透過雁門關一戰在中原武林樹立自己的威望,那麼就不能躲在幕後只是為玄慈通風報信,而是從一開始就要借報信為名站到前臺來,參與雁門關之戰的決策。
當時的中原武林,絕大部分話語權由少林和丐幫聯合控制。有人根據後來的莊聚賢挑戰玄慈,認為:只要除去了乞丐幫主汪劍通,與少林方丈玄慈,慕容博在中原武林無人能敵,就能做武林盟主。
那其實太想當然了!
要做盟主的人,領導才能及江湖威望要比武功高低重要許多,否則即使武功最高,沒有足夠強大的江湖勢力支援,在武林決策中根本就沒有什麼發言權可言。莊聚賢后來用武功高低挑戰玄慈以決定盟主歸屬,那是因為得到了‘中原第一大幫’丐幫的支援。
而慕容博不拉兩大江湖勢力支援自己不說,還費盡心反著幹,四處得罪人,連深信自己的知交好友都不